海納百川》從真實社羣發文 看川普三大優先事項(廖明輝)
美國總統川普將逐步完成三件決定美國未來的大事:掌控聯準會、重塑對中戰略、整頓科技巨頭領導層。(路透)
川普總統向來擅長以社羣發文擴散他的政治主張。8月7日這天,從他在「真實社羣」一整天的發文,可以一窺當前川普施政重點。令人意外的是,儘管蘋果宣佈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臺積電對美國設廠投資2000億美元,對總統而言,是足以高調宣傳政績。然而,川普在他的「真實社羣」平臺僅轉發白宮以「川普總統宣佈蘋果將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爲題的46秒影片,未添一字。原因不難猜測,在他眼中這些金額都比不上當天他在真實社羣親自花時間打字所談三件將決定美國未來的大事:掌控聯準會、重塑對中戰略、整頓科技巨頭領導層。這三步棋環環相扣,勾勒出川普集中權力,佈局全球經濟、安全與科技競爭的完整藍圖。
第一步,迅速掌控聯準會。8月1日,聯準會理事庫格勒突然辭職,留下關鍵缺口,川普立即提名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芬•米蘭補位。米蘭是哈佛經濟學博士,也是川普第一任期倚重的經濟智囊,主張寬鬆貨幣、壓低利率。這不只是一般人事任命,而是要將原本獨立的央行貨幣槓桿化爲總統經濟武器。對川普而言,當貿易衝突升溫時,壓低利率不僅可緩解內部通膨壓力,還能配合關稅手段塑造有利經濟氛圍,這是川普經濟佈局的起手式。
第二步,重新建構對中戰略。川普在社羣貼文痛批《華爾街日報》對關稅成效「視而不見」,直指該報「親中」與「全球主義」立場,警告若美國不能對他國徵收關稅,就會在經濟上毫無防禦能力。他的言論雖帶有個人色彩,實則在鋪陳他的「競合雙軌」對中戰略:一手以出口管制與技術封鎖強化美國科技競爭優勢,一手保留與北京高層交易的可能,確保主導權在美國手中。川普智囊團早已替這種策略進行包裝。例如米蘭曾提出《重塑全球貿易體系》和所謂「海湖莊園協議」構想,主張以國家力量整合經濟、外交、金融、科技與軍事資源,透過關稅迫使對手簽下符合美國利益協議,進而達成弱勢美元、製造業迴流等目標。
第三步,對科技巨頭高層施壓,特別是掌握AI半導體命脈的企業。川普在社羣上直接點名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指控其具有嚴重的對中投資利益衝突,要求他「立即辭職」。這不只是針對個人抨擊,更是向整個科技產業傳遞明確訊號:未來若企業領導人的背景、資金流向或立場與川普的國安戰略不符,即使身處全球頂尖科技公司權力核心,也難逃被問責甚至逼退命運。
這場「人事整頓」背後,是川普處心積慮想奪回AI晶片主導權的決心。隨着高效能運算晶片成爲國際權力競逐核心,誰掌握半導體供應鏈和關鍵研發主導權,誰就能在全球博弈賽局佔據更有利位置。在川普與科技界的頻繁互動中,多位科技業領袖曾與他直接會面或同臺,包括蘋果執行長庫克、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輝達黃仁勳等科技巨頭,拓展川普對科技領導人的政治影響力。
近日《華盛頓郵報》獨家報導,川普團隊藉由關稅談判,要求臺灣、印度等國提高國防支出與軍購,敦促南韓大幅提升軍費並配合美軍調動,甚至威脅對柬埔寨課以高關稅換取美軍進出當地軍港權利。可見川普早已把經濟壓力與國安利益捆綁操作;各國在面對他的關稅戰時不敢輕舉妄動,正因爲看清這已不只是經濟爭端,而是牽動軍事同盟與全球勢力平衡佈局。
對臺灣而言,這三步棋意義重大。臺積電身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其投資動向與地緣政治價值早已超越企業本身。臺灣若無法掌握自我主導權,極可能淪爲美中科技戰與地緣政治交易桌上的籌碼。因此,臺灣必須洞察川普在真實社羣所釋放戰略訊號,面對川普「經濟-國安-科技」三位一體戰略架構,政府與企業都需做好戰略縱深準備,否則在風暴真正到來時,恐怕已無談判籌碼。
(作者爲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