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麥當勞爲何逆勢擴張( 廖明輝)

逆勢加碼!去年淨利跌3%,麥當勞計劃今年在陸開1000家新店。(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前,筆者在LINE羣組看到「麥當勞擴大投資,陸再拓千家店」新聞貼圖,一位老闆驚訝地留言:「嚇一跳!是麥當勞判斷錯誤還是媒體誤導?中國消費能力很差,臺灣餐飲業退出中國已不是新聞,麥當勞是逆向操作嗎?還是假新聞?」

這則新聞確實不假,是由麥當勞總公司財務長對外宣佈的事實,將在今年投資中國增加一千家新餐廳,展開大規模擴張。麥當勞中國是麥當勞美國總公司特許經營商,麥當勞中國董事長張懿宸背景不簡單,他也是中信資本董事長兼執行長,在華爾街歷練後加入中信集團,並曾投資阿里巴巴、新浪、順豐快遞等知名企業。中信資本持有麥當勞中國52%股權,其餘48%則由麥當勞美國總公司持有。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是專業經理人,她在2000年即加入麥當勞,曾在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國市場擔任總經理,2015年接掌麥當勞中國後,憑藉精準市場判斷及數位化轉型策略,使麥當勞餐廳數量迅速翻倍擴展至二線城市,展現驚人展店速度。

麥當勞中國於2017年更名爲「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此舉引來不少外界嘲諷。但品牌並不等同於公司本身,麥當勞品牌形象依然鮮明,而美國母公司則由大股東轉變爲小股東。營業執照上的更名僅屬法律及證照層面調整,並不影響日常營運、餐廳命名及食品安全標準。正如張家茵所言,「金拱門」(Golden Arches)源自於英文內部暱稱麥當勞那兩道醒目的金色拱門,既保留品牌精神也符合國際特許經營慣例,展現國際化公司在不同市場的靈活經營思維。

麥當勞爲何在中國內需不振之際,反而選擇大舉擴張?根據麥當勞財務長的說法,在中國雖然消費呈現通縮疑慮,但同店銷售卻出現穩定跡象。麥當勞不僅打算在今年加碼投資中國市場,新開一千家餐廳以鞏固領先地位,更計劃到2028年提高至1萬家。麥當勞中國主打「高性價比產品策略」頗受顧客青睞,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透過價格親民套餐吸引更多客流。正如麥當勞在美國推出「5美元超值套餐」吸引低收入族羣一般,雖然會壓縮部分利潤,卻能保持一定規模銷售量。

筆者曾聽太古可口可樂的澳大利亞籍總經理說過:「一瓶25元的可口可樂,不會因經濟衰退而受到太大影響,因爲人們需要療愈與立即滿足的小確幸」。麥當勞中國在不景氣中逆勢展店,是看準大衆對於「乾淨、明亮、能填飽肚子」高性價比消費需求,抓住經濟低迷時的微型奢侈市場。讓顧客以合理價格在舒適的環境,感受到歡愉的用餐體驗。

面對中國經濟起伏,麥當勞採用高性價比產品與積極展店策略,符合人們追求「小確幸」與「快速滿足」心理。有人質疑消費不振時大幅投資風險過高,但只要消費者對麥當勞這個熟悉的品牌有信賴感,在有限預算下就會選擇「價格合理且熟悉」的產品。從整體佈局來看,麥當勞在中國擴增千家店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全球戰略,讓麥當勞中國朝向「萬店計劃」繼續推進。(作者爲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