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一度逼近壩頂2米 林保署擬降挖10公尺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昨天晚間因山區突然降下大雨,水位一度距壩頂只剩2米高,後來因爲雨停又降至近3米。(公路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穩定從公路溢流、壩體滲流,不過花蓮昨天晚間突然降下大雨,水位一度距壩頂只剩2米高,後來因爲雨停又降至近3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預計採階段性降挖壩頂10公尺讓水穩定溢流,不過考量周邊工作環境險峻,無法估計完工時間,會盡速在安全的前提下處理。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表示,昨天觀測發現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壩頂約4.8公尺,山區入夜後下雨,水位與壩頂高度距離一度剩下2米,後來雨勢趨緩,總累計雨量只有39毫米,在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的情況下,目前水位距壩頂來到2.94公尺。

他說,堰塞湖壩底滲流流量與昨天差不多,沒有太大變化,不過水有變得比較混濁,林保署會再持續觀察是否會造成泥流的狀態。

黃羣策接着說明降挖壩頂的進度,昨天怪手距壩頂只剩下10公尺,但作業環境惡劣,邊坡持續發生落石,考量周邊沒有供機具迴轉空間及逃生路線,目前正在附近搭建作業平臺,預計分階段降挖壩頂,確保人員的工作安全。

黃羣策坦言,堰塞湖因壩體不穩定,沒辦法確切提供完成降挖的時間,但會在安全的前提下趕工,且原本預計降挖壩頂5公尺跟旁邊公路一樣高,讓水溢流,但後來經過討論決定讓降挖10公尺以降低壩體的威脅。

他說,屆時若湖水從壩頂降挖的溢流口傾瀉而出,因結構主要爲大理石組成,加上評估後認爲水位即使移動到下游,河牀擡升狀況應不會造成河岸兩旁聚落的設施損失,只是下豪雨還是要謹慎因應,會持續請秀林鄉易淹水範圍地區展開撤離疏散的工作,下游鐵公路橋面高度距溪底逾10公尺應也不會受影響,不過林保署會持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