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滲流擴大落石不斷 林保署剩10公尺降挖防潰壩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有潰決風險,壩體下面的滲流也有變大趨勢。圖/太管處提供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目前持續滲流,因降雨量沒有很多,水位仍距壩頂4.8公尺。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現場落石多,工作環境不佳,壩體下面的滲流也有變大趨勢,現在還剩下10公尺左右,持續搶設便道與降挖壩體以降低風險。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昨天太魯閣降雨量33毫米,預計今天50到80毫米,水位正常無溢流;現在工程在開挖,希望水儘量流出,最快要3、4天,最慢1周,目前暫無立即危險,不過爲了民衆安全仍維持紅色警戒。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表示,昨天經過國立成功大學團隊檢視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整體狀況,利用最新的地形模型資料計算,目前壩高大概都是270公尺,水量有變少,蓄水量有175萬噸,總蓄水量到壩頂是230萬噸,現在水流經過靳珩隧道仍持續溢流,水位並沒有上升,維持離壩頂4.8公尺左右。

黃羣策指出,現在用降挖的方式,利用機械到壩頂,還剩下10公尺左右,但現場環境非常差,還有落石,怪手上去才1公尺石頭就掉下來,必須再處理刷坡再到達壩頂,若機具到壩頂,希望能降挖達到溢流作用。

黃羣策表示,堰塞湖壩體下面的滲流有變大的趨勢,評估現場地質大理石比較多,滲流破壞的時間確實真的沒辦法估計,有可能滲流過大變成管涌現象,從下面開始破壞,或從壩頂溢流等。另評估水流對於公路、鐵路暫無影響,因爲公路鐵路的高度都超過河面10公尺左右。

在便道的部分,黃羣策說,現在到壩頂的刷坡作業環境不佳,是沒有辦法做的,怪手太大又危險,太小又挖不動;昨天白天是有下大雨,入夜後雨勢才變得很少,導致作業時間有限。

黃羣策說,成大昨天算完後,因爲蓄水量變低,算出可能影響的範圍有變小,通報單第四報給相關單位因應,除了下游民樂部落、部分的可樂部落外,還有北岸的東部電廠的立霧機組、崇德營農場,都已通知秀林鄉公所做預防性撤離工作。接下來幾天看天氣狀況,能不能讓堰塞湖提早溢流,減低風險。

林保署花蓮分署持續監測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救災機具持續搶災,不過現場落石多,工作進度受阻。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林保署花蓮分署燕子口堰塞湖,救災機具持續搶災,不過現場落石多,工作進度受阻。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