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壩體下切80公尺 空拍畫面曝「無潰壩」:正常溢流
農業部今日上午出動空拍機,觀測堰塞湖壩體狀況。(農業部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兩波洪峰造成花蓮縣光復鄉重大傷亡,今(24)日近中午時傳出第三波洪峰,現場傳出警報,要求民衆撤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下午澄清,因堰塞湖壩體已下切了80公尺,且上游集水區還在下雨,故會持續溢流,並非第三波潰壩。至於現場響起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並無相關訊息。
另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今日下午1時,樺加沙颱風已釀14人死亡、32人受傷、152人失聯。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今天早上雲霧散開,故用無人機到現場查看壩體的狀況,這個堰塞湖是壩高200公尺的霸體,所以在溢流的時候,壩體堆積比較鬆散的土石會下切,從今天早上拍到的照片、影片,可看到經過從昨天開始溢流,一直到今天是下切了80公尺,代表說滿水位的蓄水量是9100萬立方公尺,下切80公尺後,水從溢洪道流出來,蓄水量大幅下降2300萬噸,剩下4分之1的蓄水量。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說明,現在剩下2300萬噸的時候,上游集水區還是在下雨,還是會流到湖區,所以會按照下切下來的水路,繼續往下游輸送。從昨天最大的洪峰過去之後,可能大家感受到還有一波又一波的水流下來,這是在溢流的過程中,水移動到下游。因水量愈來愈少,是可以從下游的河道安全通過,所以大家可能誤解又有潰壩的情形,其實是正常持續在溢流。
此外,馬太鞍溪的河道狀況會持續利用空拍機,觀測整個壩體及持續溢流的情形,掌握整個湖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