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馬太鞍堰塞湖壩體高清照曝 2百米高壩頂降成96米水量驟減

馬太鞍堰塞湖壩體高清曝光,箭頭爲水流方向,紅圈處爲壩體。(圖/空勤總隊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截至今(25)日中午,已造成14死、52傷、33失聯。經三度溢流,堰塞湖壩頂從200公尺降爲96公尺,總蓄水量大幅下降,僅剩原本的15%;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指出,堰塞湖目前暫時不會再引發大規模致災洪水,但仍維持紅色警戒,待評估確定安全後纔會解除。

強臺「樺加沙」劇烈雨勢侵襲,使可容納約9100萬噸水量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3日連續發生兩波溢流。第一波溢流中,短短30分鐘內瞬間涌出高達1540萬噸的水量,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堰塞湖昨日發生第三波溢流,所幸未再釀災。

林業空勤總隊花蓮駐地直升機趁今早轉晴,搭載水利署人員前往勘查並拍攝空照影像,雖受雲霧影響,但可清楚看到壩頂高度明顯降低,湖面水位亦大幅退縮。

馬太鞍堰塞湖壩體空拍圖。(圖/空勤總隊提供)

馬太鞍堰塞湖壩體空拍圖。(圖/空勤總隊提供)

黃羣策指出,據現地勘查及最新監測數據,堰塞湖壩體下切已超過104公尺,壩頂從200公尺降爲96公尺,湖水量僅剩約1300萬噸,約爲原先的15%,推估不會再產生致災洪水,但爲求謹慎,仍維持在紅色警戒。

黃羣策強調,堰塞湖區域已實施24小時監控,欲解除警戒仍需視天候變化,以及殘餘壩體穩定度、水量和河道土砂狀況等綜合條件評估。他也提醒,雖目前湖區情況相對穩定,居民白天可返家清理家園,但夜間仍建議回到收容所,並避免靠近河道,同時留意細胞簡訊通報,確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