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 降爲常態警戒
馬太鞍溪堰塞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經監測發現每天有50萬噸至100萬噸流量,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22日表示,已無任何安全威脅,符合解除紅色警戒4指標,即起降級爲常態警戒,未來持續高度戒備及監控。此外,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減災工程昨完成發包,並於今天進場開挖引水盼瓦解壩體,若引水狀況不如預期,將降挖壩體以降低蓄水量。
原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約800公尺處前天出現新堰塞湖,且當晚9時許溢流,洪峰通過臺9線馬太鞍溪涵管便道,中段一度被淹沒,昨搶修後於中午通車。
季連成指出,證實馬太鞍溪堰塞湖水流已沿疏濬河道排出、未出現溢堤,疏濬與堤防工程經得起考驗,已符合水量穩定、河道疏濬順暢、堤防加固及完成撤離計劃等4項指標,因此昨日起降級爲常態警戒。
他表示,堰塞湖每天流量約50至100萬噸,對下游已不構成威脅,雖解除紅色警戒但中央與地方將持續高度戒備及監控。
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季連成昨給自己打了80分,他認爲這是對自己的要求與勉勵,也特別提及國軍、鏟子超人與各界志工的付出讓人敬佩,更有感而發說臺灣天然災害頻繁,各縣市災防機制需要做調整,儘量降低傷害。
此外,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高約40公尺、水位高程266.58公尺,距壩頂溢流仍約3.42公尺,湖水面積11公頃、蓄水量190萬噸,距壩頂滿庫的230萬噸仍有40萬噸之距,天然壩體體積32萬立方公尺,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不排除短期內出現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成大防災研究中心與公路局已架設水位計、即時影像器監控。
林保署花蓮分署說,廠商今天將進場刷坡及施築壩體通水渠道,導流湖水盼能瓦解壩體,若狀況不理想將分2階段降挖壩體,以降低堰塞湖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