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新堰塞湖 昨晚溢流淹便道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1日空中勘查發現,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下方800米處河道,因土體崩塌堵塞形成小型堰塞湖,晚間溢流。(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即將滿1個月,不料溢流口下方800米處,因邊坡滑動崩塌阻塞河道,21日形成1個小型堰塞湖,且水位快速蓄滿,晚間近9時開始溢流,下游水勢變得又快又急,且水位上升淹至涵管便道路面,甚至沖毀局部結構;中央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與鄉公所昨中午及晚間共撤離47戶125人。
林保署人員昨搭直升機空中勘查發現馬太鞍溪新堰塞湖,初步判定壩高約40公尺、蓄水量約10萬噸。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說,依昨晚9時10分許收到微地動計訊息,推估小堰塞湖約晚間8時40分至8時50分開始溢流。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昨晚7時30分封閉馬太鞍溪橋南下及北上便道。
前進協調所昨上午撤離便道下游南側11戶保全戶23人,其中1名老翁因臥牀送醫安置,2人收容在大全國小、20人依親;晚間再撤離阿陶莫部落36戶102人,其中5人垂直避難、5人收容至大全活動中心、92人依親。
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小堰塞湖經估算溢流後抵達下游的水位恐達60至70公分,逼近馬太鞍溪涵管便道警戒值;若山壁持續坍塌可能再產生新堰塞湖。
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因前晚山區大雨,水位一度距壩頂僅2米,雨勢停止後距離拉長至約2.94公尺,水量約195萬噸,湖水沿中橫公路溢流及從壩底滲流,林保署擬降挖壩頂10公尺減災,季連成指原業者開價太高,工程今天開標。
據悉,因原廠商以爲要清除燕子口全數崩塌土石,所需費用較高,林保署認爲只需先降挖壩頂,不急着全數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