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新堰塞湖溢流 泥流淹便道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發現新的堰塞湖,昨晚9時30分左右,堰塞湖溢流的水抵達臺9線南下便道,便道出現積水情形,甚至傳出有部分便道被沖毀。圖/讀者提供
繼太魯閣形成燕子口堰塞湖,昨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緊急撤離下游施工人員和光復鄉低窪地區居民共一二五人。昨晚九時卅分左右,堰塞湖溢流的水抵達臺九線南下便道,便道紐澤西護欄被水沖毀,泥流水淹過便道,中央呼籲民衆不要靠近溪流與堤防。
中央前進協調所證實,新堰塞湖地點在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高約四十公尺,滿水位約六十萬噸,依「堰塞湖緊急應變處理程序」啓動防災應變,並通報相關單位同步監測、戒備,研判影響範圍主要爲大馬堤防後方低窪區域。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說,昨上午直升機空中勘查,發現馬太鞍溪舊堰塞湖區下方約八百公尺處因雨邊坡滑動,阻塞河道形成新堰塞湖,土體非常不穩定。昨晚九時卅分左右,下游水位計觀測到水量增加,新的堰塞湖已開始溢流,洪峰在九時四十九分經過馬太鞍溪涵管便道,水位擡升高度約七十公分左右。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昨天又發現新堰塞湖,是花蓮縣一個月來第三處,緊急撤離下游施工人員和光復鄉低窪地區住戶。圖/林保署提供
總協調官季連成說,爲安全起見已先疏散下游作業人員和光復鄉低窪處居民,預警性封閉馬太鞍溪橋便道。
光復鄉長林清水錶示,大馬村低窪處十一戶廿三人多數已依親,下午有四戶在警方廣播、村長告知後協助撤離;晚間馬太鞍溪水位上升,也撤離阿陶莫部落一○二人。
花蓮縣府宣佈因臺九線馬太鞍溪橋便道預警性封閉。公路局建議改走替代路線分流行駛,一是花蓮至臺東以臺九線、臺十一線經花蓮大橋爲主要路線,二爲花蓮至瑞穗、玉里、富里走臺九線經臺十一線、臺三十線、臺九線。
另外,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持續紅色警戒,水量增廿萬噸約一九五萬噸,水位降至二點九四公尺,持續平緩溢流與滲流。季連成表示,今將開標選定優良廠商分階段降挖,預計先降十公尺,讓水位低於臺八線,阻止溢流。
「水位約距壩頂四點五公尺爲常態,」季連成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基本上由花崗岩與大理石組成,將來溢流不會有土石流,只會混濁,壩體穩定沒有潰決現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