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要來了!馬太鞍溪堰塞湖警戒 專家模擬最大洪峰流量曝

▲花蓮分署透過監測顯示,馬太鞍堰塞湖目前無潰決跡象也無明顯整體邊坡滑動跡象。(圖/花蓮分署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今日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資料顯示,湖水位高程1019.5公尺,湖區面積12.6公頃,蓄水量爲148.9萬噸,溢流破壞後至今水位高程已下降119.5公尺,蓄水量降至溢流前的1.6%。

堰塞湖潰決後,天然壩體積約1.1億立方公尺,目前溢流口下游坡度平緩(6度),無潰決跡象;溢流口左岸尚有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堆積在坡面,9/25~11/9僅崩崖陡坡局部崩塌,無明顯整體邊坡滑動跡象。

依「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警戒發佈、避難、解除機制表」及中央氣象署今(11/9)日5:30發佈之定量降水預報顯示,未來24小時及48小時預估累積降雨量分別爲4.7mm與281.9mm,已達黃色警戒發佈標準(未來48小時預估累積降雨量200mm)。

花蓮分署已於今日上午9:00發佈黃色警戒緊急通報單,通報花蓮縣政府、光復鄉公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等相關單位及早進行預防性疏散撤離收容等避難前置作業,並請花蓮縣政府督導確認整備狀況。林業保育署也同步發送災防告警CBS簡訊,提醒下游民衆配合政府疏散撤離避難指令。

林業保育署依據目前水利署加高堤防及疏濬後之馬太鞍溪下游河道地形,由專業團隊假設以下幾項極端情境同時發生情況下,模擬推估可能的影響範圍:

(一)假設此次颱風帶來800mm降雨量+原堰塞湖150萬噸一次性潰決+溢流口邊坡土石崩塌阻塞河道,致形成蓄水量1,500萬噸之新生大型堰塞湖,且又一次性潰決等幾項極端情況同時發生之情境,模擬計算後將產生4500 cms之最大洪峰流量。

(二)依此洪峰流量,並以較爲保守的參數推估出可能的影響範圍,在經過陽交大與臺大團隊共同確認後,已提供地方政府規劃疏散撤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