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維持紅色警戒 下游堤防封堵缺口進度超前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5日舉行第29次工作會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災後救援邁入第2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5)日公佈最新進度指出,目前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惟天然壩體穩定、湖水溢流順暢,未見異常變化;下游3處堤防搶修進度超前,已完成5公尺高臨時土堤加高加固工程,預計10月11日前完成鋼網噴凝土強化。國軍出動逾2,400人次、各式機具550件投入搶修,光復鄉水電通信也逐步恢復。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29次工作會報」統計,截至10月5日下午5時止,本次災情共造成18人罹難、6人失聯、157人受傷,一般災情通報933件,處理完成496件、持續處理437件。光復1、2、3號堤防搶修自9月28日封堵缺口後,陸續完成改道與加固,目前臨時土堤長達2,860公尺、高5公尺,有效穩定河道流勢。

基礎設施方面,自來水於9月26日搶通,至10月3日全鄉恢復供水,設33處臨時供水站持續補給。電信部分,1,431戶中已有1,350戶復通,基地臺41座中修復38座,其餘預計於10月15日前全面恢復。

救災能量仍全力動員,消防、義消、警察及替代役等共出動106人、14輛車,搜救犬及無人機持續偵察。海巡署派出91人、巡防艇3艘協助水域安全與抽水作業。國軍調派黑鷹直升機、無人機、照明尾車及工兵機具等550件,協助清淤、搭橋、運輸與災民安置。

目前2處避難收容中心仍收容227人。中央指出,無人機監測顯示堰塞湖水位維持1,020.3公尺,蓄水量約585萬噸,爲原量體6.4%,近5日水位變化極小。9人探勘隊歷經5日徒步抵達湖區,正評估便道開設與減災工程可行性,預計10月7日前完成北岸進入機具路線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