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堤防 68部怪手進駐挖深水槽導流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堤防,重創光復市區。圖爲災區居民清理家園。(本報資料照)
0923花蓮光復洪災今天邁入第5天,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說明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現況指出,目前蓄水量約700萬噸,壩體下切約114公尺,湖水穩定溢流,但下游河道淤積嚴重,需評估土沙跟疏導狀況,再調整等級;另外,由於下游堤防毀損長度約2860米,水利單位今天將動用68部怪手在下游河道建立深水槽,避免溪水持續流入災區。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前進協調所。(羅亦晽攝)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今天在中央前進指揮協調所,說明堰塞湖的現況指出,據26日觀測發現,目前水位約1025公尺,壩高下切114公尺,面積15.5公頃,蓄水量約700萬噸,預估晴天不至於有大量庫水一次流出。
他說,由於湖水每天約40至80萬噸穩定流入,目前雖穩定溢流,但還是要持續觀察水量、土沙狀況跟疏導狀況,才能調整等級。
水利署說明目前的水利工作指出,下游馬太鞍溪右側近光復市區的光復二、三號堤防損壞嚴重,毀損長度高達2860公尺,由於堤防是40年前所建,後方土堤遭這次洪水掏空沖毀,目前已集結全臺所有水利單位、151部重型機械集結災區展開修復。
水利署表示,今天會有約68部怪手到達災區河道施工, 由於目前還有水持續往光復市區流,必須要把水量防堵起來,但因爲水量龐大有難度,有必要把水流引導至河道中央,今天工作就是從下方下游往上建立中間的流入中心,把水量控制在河道中心的深水槽,適當堵封進入市區的洪水。
水利署說,洪水封堵起來後,2周內會積極展開第一道防線施工,並在最前方放置混凝土鼎塊做第一層保護,接着再用太空包阻水並在後方做加固,明年過年前會完成,整個堤防也會在明年4月完成整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