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恐溢流! 花蓮7行政區納受災範圍
▲▼薇帕颱風造成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發生大規模崩塌,導致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圖/花蓮分署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薇帕」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發生大規模崩塌,導致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以滿水位溢流壩頂評估最大災害潛在影響範圍,將包括下游臺9線馬太鞍溪橋、公私有河防設施及河道兩岸聚落,行政區涵蓋萬榮鄉明利村、光復鄉大馬村、大平村、東富村,以及鳳林鎮長橋裡、大榮裡與山興裡等區域。
林業保育署高度重視且審慎應對,7日由廖一光副署長率花蓮分署黃羣策分署長,前往光復林道現場勘查崩塌災情及可能受災影響範圍外,並前往拜會花蓮縣政府,研商及協請縣府相關單位於警戒發佈後配合災防應變事宜,獲饒忠秘書長認同並指示縣政府各局處及鄉公所應積極配合防災,並指示相關單位加速辦理緊急疏散避難演練,以維護縣民生命安全。
▲保育署除加強監測外,並評估降低堰塞湖致災的各種方法的可行性。
經現勘及討論,廖副署長指示除加強監測外,並應評估降低堰塞湖致災的各種方法的可行性。依據花蓮分署7日最新調查結果,目前湖面水體面積47公頃,蓄水量2,288萬立方公尺(滿水位時8,600萬立方公尺),回水長度1,770公尺(滿水位時估計約2,900公尺),湖面距離溢流口尚有約79公尺高差(蓄滿時相當於1座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由7月27日至8月5日水位變化估計每日蓄水量約92萬公噸,假設在無豪大雨情況下,將可能於10月中旬發生壩頂溢流。目前正在規劃前往現場裝設水位計、雨量計及監視設備等監測儀器,以利即時掌握相關應變資訊。
▲保育署率花蓮分署拜會花蓮縣府攜手合作共同應變防災。
林業保育署結束早上現勘行程後,馬不停蹄地前往花蓮縣政府拜會,詳細說明堰塞湖目前的狀況及影響的範圍,雖初判尚無立即潰壩危險,但建議須儘早針對災害潛勢影響範圍辦理疏散避難的演練工作,以提升居民的防災意識。若後續監測發現水位變化結合累積降雨量達到警戒值,將立即請縣府及相關單位協助啓動封溪、勸離及強制撤離等必要之應變措施,以維護民衆安全。
▲花蓮縣政府饒忠秘書長立刻指示做好應變措施,提醒各局處單位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花蓮縣政府由饒忠秘書長率各相關局處及鄉公所同仁一起聽取簡報,饒秘書長聽完簡報後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湖體確實已超過近年來歷史數據,爲了保護花蓮縣民安全,應變工作刻不容緩,立刻指示與會各局處及鳳林鎮、萬榮鄉、光復鄉公所,立即準備建立保全戶清冊、清點疏散時可使用交通載具、擬定疏散避難計劃及模擬演練等工作,提醒各局處單位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並請花蓮縣政府消防局邀集農業處、建設處、各相關公所等加速辦理演練計劃。也感謝林業保育署廖一光副署長暨同仁特地專程前來縣府,說明堰塞湖現況,並積極預警堰塞湖潛在風險,縣府也會盡全力配合協助林業保育署,共同建立減災整備防線,保護花蓮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花蓮分署也再次呼籲,請民衆與遊客近期切勿進入馬太鞍溪溪牀及周邊河道活動,避免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