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縮減75% 林保署:仍紅色警戒重新研擬防災警戒機制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昨天下午溢流,大水夾帶黑泥衝進光復市區,造成慘重災情,市區街道滿目瘡痍。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農業部今清晨透過無人機空拍勘查,蓄水量已減少至2300萬噸,評估堰塞湖湖水已縮減75%,但仍然維持堰塞湖紅色警戒。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將盡速依最新狀況重新研擬防災警戒機制,以因應下次可能的堰塞湖災害。

林保署表示,今日清晨至現場進行無人機空拍勘查堰塞湖,空拍畫面顯示溢流口壩頂已遭水流下切了80公尺、高程1060公尺、蓄水面積約50公頃,蓄水量已減少至2300萬噸。目前評估堰塞湖湖水雖已縮減75%,剩餘水量約2300萬噸,仍然維持堰塞湖紅色警戒,籲請民衆確實配合政府指令避難,並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

林保署指出,考量山區仍有降雨土砂會持續流出,搶災搶險時應注意施工人員安全,林保署將盡速依最新狀況重新研擬防災警戒機制,以因應下次可能的堰塞湖災害。警界解除時機將綜合考量堰塞湖蓄水量體、壩體外觀穩定狀況、下方河道沖刷情形,審慎評估綜合研判後,調整或解除警戒。

農業部表示,壩體及周圍地質仍不穩定,且持續降雨,可能再次阻塞及發生溢流,不過因量體變小,後續應不至於形成昨天這麼大的流量,建議市區可先復原。另考量堤防可能有缺口且河道淤積致通洪斷面縮小,建請下游河道缺口儘速處理,避免水流流出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