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壩頂僅5公尺 燕子口堰塞湖恐潰決

太魯閣立霧溪堰塞湖淹沒燕子口部分步道,18日靳珩隧道西口幾乎滅頂(紅圈處),溪水沿隧道向東漫流,從隧道東口流回立霧溪河道。(太管處提供)

花蓮縣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目前蓄水量約270萬噸,堰塞湖水流已由臺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但18日晚間壩底滲流量加大,壩體呈不穩定狀態,目前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若遇大雨,壩頂溢流潰決機率提高,秀林鄉公所撤離約300戶,收容所延長收容,將維持5天開設。

昨凌晨2時許,堰塞湖水已由臺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經過魯丹橋後迴流到立霧溪主河道,昨早林保署花蓮分署會同廠商循中橫公路進入現場,評估啓動壩體降挖及導流減災作業,並由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及陽明交大團隊赴現場測量與監測。

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到現場勘查後表示,山壁剝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崗岩跟大理石,大部分不會溶解,縱使有溢流,大概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跟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不一樣,已調集怪手從舊臺8線明隧道,試圖打通約100公尺便道;但考量現場須鑿開山壁仍有難度,預計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壩體邊後再降挖。

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18日親赴現場並透過臉書指出,往舊臺8線的便道正在施工中,18日可望完成,這樣就可以讓施工機具前進壩頂,進行降挖作業。目前燕子口堰塞湖的水量,大約260萬噸,當機具挺進到壩頂時,就可以更精確評估危害的風險以及施工的期程。

目前燕子口堰塞湖仍列紅色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風神不會侵臺,但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東部山區、北花蓮雨勢較大,可能出現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由於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太管處昨撤離遊客及部落居民後,晚間8時起全區封園、錦文橋封橋、臺8線中橫公路天祥到閣口路段封閉。昨清晨仍有不少遊客在太魯閣口試圖進入中橫公路,均被管制人員制止。

富世村民樂社區、民有社區今天仍停止上班上課。秀林鄉公所撤離下游富世村民樂部落、秀林村民有部落約300戶,多數依親,有155人到秀林國中、亞泥宿舍收容所安置,鄉長王玫瑰說,因應未來雨勢,收容所將維持5天開設。

得知延長收容,民有社區林姓住戶說,只帶了簡單衣物就出門,還好收容處有足夠物資,希望堰塞湖快解除。也有鄉民嘆,秀林鄉蘇花公路遇大雨就土石流,現在還碰上堰塞湖,希望政府重視秀林鄉居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