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堰塞湖危機 農業部:若潰壩、逾270萬噸水恐1小時潰決
立霧溪燕子口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7)日下午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第41次工作會報,會中農業部、國家公園署也對今日上午形成的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狀況說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下午2時已成立災害應變中心,農業部林業保育署於下午2時27分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細胞廣播,並陸續進行撤離。
農業部說明,今日上午9時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175.5K)旁舊路發生邊坡崩坍,造成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經評估,壩高約40公尺,滿水位蓄水約270萬噸,蓄水面積約10公頃,回水長度約1700公尺。
由於溢流口比公路高,發生溢流時會溢過公路,沿臺8線靳珩隧道往下流,至公路低點時迴流至立霧溪河道;若發生潰壩,會於1小時之內潰決,下游錦文橋水位會擡升5公尺。
立霧溪燕子口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
林保署花蓮分署於今日下午1時30分發布緊急通報單,通知相關單位進行交通管制、疏散該區民衆、河道管制及防災警戒工作,並禁止遊客及人員進入溪牀;另於下午2時27分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細胞廣播。目前已有1部挖土機在現場降挖,但是挖掘速度不及水位上升速度,後續會調兩臺挖土機支援。
國家公園署表示,上午8時太管處接獲燕子口明隧道施工廠商堰塞湖通報,立即派員至現場瞭解;8時20分通知林保署花蓮分署、公路局,並協請公路局至現場進行無人機空勘,經空拍估算土石崩坍量體⾧度100公尺、寬度40公尺、水面上土石高度25公尺,至8時20分水面距離步道面約9公尺。太管處先行搶通步道路徑,供大型機械降挖水面土方,公路局則警戒水面高度,必要時封閉道路。
經監測堰塞湖水面,水面以每小時70公分速度上漲,中午12時水面距離步道約7公尺,即已通知上游居民警戒,儘快撤離至山下;12時25分通知秀林鄉公所堰塞湖與水面上升速度事宜,並請鄉公所注意;下午2時太管處成立災害應變中心,並勸離遊客,管制下游轄管遊憩步道,並已發佈新聞請遊客勿進入此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