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堰塞湖就是潰壩 地質教授:若連帶土石沖刷恐更嚴重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重創光復鄉,不過,這究竟是溢流還是潰壩,各界說法不一。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堰塞湖下切80米就叫「潰壩」;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也表示,那麼大的洪水波就是潰壩,不幸中的大幸是,這次只有泥水,沒有連帶土石沖刷,加上有提前撤村,否則災情一定會更嚴重。

▲馬太鞍溪堰塞湖低空拍攝畫面。(圖/丁湘泉提供)

關於馬太鞍溪堰塞湖究竟是溢流還是潰壩,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日前在黨團羣組中表示,花蓮堰塞湖是「溢流」,不是「潰堤」,農業部當時還通令媒體,文字上要使用溢流。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6日受訪時直言,堰塞湖下切80米就叫潰壩,況且現在並非爭論用詞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協助災民解決問題。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那麼大的洪水波就是潰壩,潰堤跟潰壩是同一個意思,不幸中的大幸是,這次只有泥水,沒有連帶土石沖刷,加上有陸續提前撤村,否則災情一定會更嚴重。

由於目前堰塞湖還有1000多萬噸的水,李鴻源提醒,壩體可能因爲「管涌現象」出現滲漏,若壩體失守,預估洪峰僅需40分鐘便能抵達市區,疏散時間非常有限,呼籲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災民密切合作,搶在危機爆發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