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降逾百公尺 邊坡1億立方公尺土砂恐再形成新堰塞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空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約33立方公尺,13日成形的堰塞湖3有15萬立方公尺,皆穩定溢流。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已解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監測變化,指出舊湖與13日形成的「堰塞湖3」皆穩定溢流,但舊湖溢流口左岸仍有近1億立方公尺土石堆積,一旦受地震或豪雨影響,可能再次滑動形成新的堰塞湖,林保署密切監控,如有狀況會立即通報。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今天上午6時監測數據顯示,馬太鞍溪舊堰塞湖水位爲1006.6公尺,湖區面積約8公頃、蓄水量約33萬立方公尺,僅爲9月23日溢流前蓄水量的0.37%。自9月溢流後至今,水位已累計下降132.4公尺,湖區趨於穩定,目前維持常態警戒。

除了舊湖外,13日凌晨因溢流口下游700公尺右岸邊坡崩塌,形成壩高約40公尺的「堰塞湖3」,該湖於13日下午開始溢流後,水量呈穩定下降,14日上午蓄水量約20萬立方公尺。最新監測則顯示蓄水量約降至15萬立方公尺,與15日相比並無明顯變化,仍持續自然溢流。

針對最極端情境,花蓮分署分析,若堰塞湖3在1小時內瞬間潰決,預估可能產生約80cms的洪峰流量,下游大馬堤防河段(明利村)水位將被推高約9公分,馬太鞍溪橋斷面水位則可能上升約11公分。

花蓮分署表示,舊堰塞湖溢流口左岸仍堆積約1億立方公尺土砂,9月25日觀察至今僅爲局部崩塌,尚無大規模整體滑動情形,但未來若遭逢強震或豪雨,仍有可能滑落至河道形成新堰塞湖。將持續透過空拍與地面監測掌握變化,如有異常將立即通報下游施工單位與相關機關,啓動災害預警程序。

另外,光復鄉公所提醒,因鳳凰臺風影響導致停班停課,部分民衆無法及時提交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救助金申請,因此將受理期限延長至11月21日下午5時,呼籲受災鄉親務必把握期限,以維護自身權益。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空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約33立方公尺,13日成形的堰塞湖3有15萬立方公尺,皆穩定溢流。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