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升級 林保署:強震暴雨恐致邊坡坍塌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升級 林保署:強震、暴雨恐致邊坡坍塌。圖爲溢流口,水勢相當湍急。(圖/張景淮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今(9)天表示,從10月以後,堰塞湖呈現穩定狀態,蓄水量沒太大差異,但經專業團隊針對現有霸體評估後,若遇較大的暴雨或強震時,兩側邊坡還是有可能崩塌,甚至有可能堵塞,造成新的堰塞湖,但要看實際狀況才能具體評估。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行政院提供/王千豪臺北傳真)

農業部今天於行政院會中報告「堰塞湖目前觀測狀況」,會後林華慶表示,從10月以後,堰塞湖基本上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它的水位或蓄水量都沒有太大差異,表示入流跟溢流量基本上相當。10月6日,由中央應變中心邀集了幾個專業團隊,針對現有的霸體評估,在正常天候狀況之下,潰壩風險是比較低的,但如果遭遇到比較大的暴雨,或比較強烈的地震時,這兩側邊坡還是有可能會崩塌,甚至有可能會堵塞,造成新的堰塞湖,但要看實際狀況才能具體評估。

林華慶指出,林保署在8月28日派遣了第一次的探勘隊,但那次沒有辦法抵達,所以在9月30日、10月2日分別派遣兩隊,從北跟南分別前往堰塞湖進行探勘。在這之前,都只能靠無人機空載人員,能停留時間非常短。由於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在現場進行評估,所以這次派兩隊前往,隊員還實際走到溢流口以下200米的地方。

農業部次長鬍忠一表示,堰塞湖自發生災害那一天之後,目前還是在溢流,可是溢流的水量是正常的,而堰塞湖監測的手段包含判斷堰塞湖上游的集水區,如果下雨超過200毫米的話,就會發布紅色警戒,因爲溢堤之後可能會潰堤;第二是透過衛星、航照、無人機進行遠距離監測,之後還派人上去,如果水位上升0.5公尺的話,就會發紅色警戒,如果上升1公尺的話,除了發佈紅色警戒通知單之外,還會發布海嘯警報,一定要強制撤離。

此外,胡忠一指出,今天成功大學的團隊也用無人船測量堰塞湖每處的深度與蓄水量。此外,日本國土交通省也樂意提供水位計給臺灣,大家一起努力把監測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