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崩塌 陳駿季:持續空拍監測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不會貿然取消。(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外界關心後續狀況。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7日)表示,目前還有些土石崩塌,派人前往現場並不安全,只能透過空拍瞭解,等天氣許可及現場土石不再崩塌,會在第一時間派人到現場安裝水位計,透過監測更精準水位,並由專家會議瞭解討論再決定後續處置,現在不會貿然取消紅色警戒,至於後續責任部分,則等這次事件結束後再檢討釐清。
陳駿季今天出席農業部「臺灣味!呷厝味-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在接受媒體聯訪時,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後續處置方向,做出相關說明。
▲根據空拍畫面估計,馬太鞍溪堰塞湖在昨天的蓄水量爲700萬噸。(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陳駿季表示,堰塞湖在本週二(23日)溢流後導致最後部分潰堤,目前水位降低到113公尺,剩下水量大概是700萬噸左右,農業部與相關單位隨時監控壩體情況,昨天也出動了空勤總隊直升機監測。由於現場還有些土石崩塌,若要派人前往現場安裝水位計並不安全,等到情況許可就會第一時間重新安裝水位計,希望藉此監測更精準水位,並提供中下游居民警示。
目前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外界關心何時可取消。陳駿季說明,壩體與水量要隨時監測,如上述所言,現在壩體並不安全,不會貿然取消紅色警戒,只能透過空拍瞭解,等到天氣許可及土石不再崩塌,會在第一時間派人前往安裝水位計,藉此得到更精細資料,再提供給專家會議瞭解,行政單位不會直接下命令。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不會貿然取消。(圖/農業部提供)
此外,對於外界好奇潰壩與溢流兩者之間差異,陳駿季說明,溢流是對水的描述,潰壩是針對壩體結構描述,兩者對象不一樣,水保署是針對水位高低,判斷何時湖水會流出壩頂,一旦流出會對中下游產生影響。水保署關心水位漫過壩體,一旦水產生溢流,種種原因會產生沖刷與下切,潰壩是溢流的最後結果,潰壩有不同程度,沒有溢流之前無法判斷程度,水保署都用科學方式監視,農業部對外說明都是溢流,外界不用糾結在這兩個名詞上。
至於後續責任歸屬部分,陳駿季表示,等這次事件結束後再檢討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