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鬆動「一震就垮」?馬太鞍堰塞湖危機未解 中央證實了

邊坡鬆動「一震就垮」?馬太鞍堰塞湖危機未解,中央證實了。圖爲馬太鞍堰塞湖周邊。(本報資料照/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網路節目提到,目前馬太鞍堰塞湖左側邊坡不穩定,一旦豪雨或地震再度發生,恐造成新一波崩塌與堰塞湖形成,呼籲政府應立即展開討論。中央前進協調所證實未來確實有風險,不過這1至2周都有定期回臺北開會討論未來處置方法,李也有參與,相信可以掌握之後的工作跟進度,2者不會有太大差異。

李鴻源日前在網路節目「專家來了」中提到,馬太鞍溪堰塞湖左岸邊坡鬆動,豪雨可能引發大規模坍塌,且該區地質脆弱,只要發生規模5級左右的地震,山體與砂土就可能滑落,形成新的堰塞湖。呼籲政府密切監測。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網路節目提到,目前馬太鞍堰塞湖左側邊坡不穩定,一旦豪雨或地震再度發生,恐造成新一波崩塌與堰塞湖形成,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今天也證實未來確實有風險。(羅亦晽攝)

對此,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指出,山區還有大量土石淤積,不僅河道內有1億立方土石,加上邊坡坍塌範圍大,面積約500公頃,整體土石應該也有1億立方,未來確實有風險存在。

他說,大豪雨可能會把山區大量泥沙沖刷下來,大地震也可能產生新崩塌,形成新的堰塞湖,不過專家評估認爲,縱使有新的崩塌或是新的堰塞湖產生,規模應該不會像馬太鞍溪堰塞湖一樣,累積水量達到9000噸的規模,但還是要戒慎恐懼、嚴肅面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日方合作,今天透過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前往馬太鞍溪堰塞湖投放水位計,每10分鐘監測水位變化。(空勤總隊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日方合作,今天透過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前往馬太鞍溪堰塞湖投放水位計,每10分鐘監測水位變化。(空勤總隊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李孟諺說,目前因應馬太鞍溪堰塞湖現階段的做法,包含在上游與日方合作投入水位計,每10分鐘監測水位變化,邊坡則由林保署做監測跟分析,隨時掌握變動情況,不過做重要的還是聚落防災,包括水利署加固、加高堤防,疏濬河道、開口堤封堤等。

他說,目前河道疏濬已選定153公頃國有地暫放砂石,每天以3萬立方進度疏濬,迄今已累計55萬立方的土石量,預估明年4月可疏濬500至600萬的土方量,河道暢通後,上游若有土石流下來也可以降低風險。

李孟諺說,中游部分,目前研擬在河川治理線跟林班地交界處增設攔沙壩或是囚砂區,並請林保署評估從林道開闢施工便道,以利機具進到崩塌範圍。

他說,目前開闢便道有3個方案,包含從河道及從兩側林道開便道上去,其中,河道部分有15公里,風險爲汛期時便道就會被沖毀;林道兩側分別是12公里跟2公里多,但路徑陡峭;不過3方案會同步並進讓機具接近崩塌地展開減災工程。

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則補充指出,李孟諺這1至2周都有陸續回臺北開會,討論馬太鞍溪堰塞湖未來處置方法,李泓源也有參與,完全可以掌握未來的工作跟進度,不會有2個差異,2人講得內容也都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