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砂土達2千萬立方公尺 彭啓明公佈處理方式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邀請環境部部長、勞動部部長及衛生福利部長等針對「災後復原重建及清理因應作爲」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圖爲環境部長彭啓明。記者李柏澔/攝影
花蓮縣光復鄉洪災發生兩週,災害搶救與家園復原逐漸進入軌道。環境部表示,本次溢流砂土總計約2000萬立方公尺,其中廢棄物分選後若爲私人財物,交縣政府保管;若判定爲廢棄物,金屬變賣回收、玻璃塑膠交予回收業、廢木材作爲替代燃料、不具回收價值可燃物運至焚化廠處理。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邀請環境部部長、勞動部部長及衛生福利部長等針對「災後復原重建及清理因應作爲」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時指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後,環境復原工作持續進行中,環境管理署協調地方環保局支援花蓮縣執行環境清理作業,截至10月7日止,累計動員環保清潔人力6043人次、清潔機具2436輛次,清除垃圾量(含淤泥)估計約8萬5605公噸。
另爲暫置清除的淤泥與垃圾,環境部會同花蓮縣環保局與臺糖公司協調,臺糖公司同意借用暫置場共3處,備用3處。第一處計0.39公頃、第二處計0.24公頃以及第三處計5.27公頃。9月29日與臺糖公司及花蓮縣環保局會勘,臺糖同意借用第4至第6處(臺糖62、63、66耕區)共計24.28 公頃備用,未來不足時可提供使用。 總計6處可供暫置面積共約30.18公頃,約可暫置100萬公噸淤泥及垃圾量。
另依經濟部水利署推估,本次溢流砂土總計約2000萬立方公尺,市區清理出廢棄物主要是淤泥混合大型傢俱、室內裝修及民生垃圾爲主,少數爲廢機動車輛,經以空拍圖顯示,位於市區量體約爲100萬立方公尺。
彭啓明說,由於數量龐大,國內無單一廠商可容納此數量,循例0403、0423花蓮震災營建廢棄物處理方式,於暫置區或其他地點設置分選設備,妥託專業廠商辦理現場分選作業。分選後若爲私人財物,交縣政府保管;若判定爲廢棄物,金屬變賣回收、玻璃塑膠交予回收業、廢木材作爲替代燃料、不具回收價值可燃物運至焚化廠處理。
彭啓明進一步說明,砂土需由各部會、花蓮縣政府與臺糖公司共同協助去化,可去化路徑包含農地回填、公有土地設置土資場及回填、公共工程開發回填、地層下陷國有地回填、已封閉土資場重啓。以及整治區區段重劃填土工程、成立砂土貯備中心標售、掩埋場覆育、活化使用、水泥原料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