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立方公尺土砂 恐形成新堰塞湖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上)蓄水量約33萬立方公尺,狀態穩定,13日成形的3號堰塞湖(下)蓄水量約15萬立方公尺。(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雖已解除紅色警戒且狀況穩定,但溢流口1億立方公尺堆積坡面的土砂卻成潛在風險,未來邊坡一旦滑動可能再次阻塞河道生成新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不敢掉以輕心,除持續密切監測,若發現問題會立即通報災害預警。
馬太鞍溪堰塞湖自9月23日溢流潰決後,重創下游光復鄉市區,接着受鳳凰臺風豪雨影響,溪水暴漲挾帶泥砂淹沒萬榮鄉明利村、鳳林鎮長橋裡及中心埔地區,經縣府災後調用大量機具、人力清災,昨天搶通花45線恢復明利村交通動脈後,將開始清除家戶周邊廢棄物及淤泥,助災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林保署花蓮分署昨天空拍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現況,目前蓄水量33萬立方公尺,爲溢流前的0.37%,目前維持常態警戒,11月13日新生成的3號堰塞湖蓄水量約15萬立方公尺且穩定溢流。
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左岸還有約1億立方公尺土砂堆積坡面,未來恐因地震、豪雨造成邊坡滑動,再次阻塞河道形成新堰塞湖,成爲潛在危機。
花蓮分署指出,堰塞湖溢流至今僅崩崖陡坡局部崩塌,邊坡無明顯整體滑動跡象,會持續密切監控,如有狀況會及時通知下游施工單位,並依相關程序通報災害預警。
另外,萬榮鄉萬利段、鳳林鎮長橋段及中心埔段等地區共約130公頃土地遭泥流淹沒,農作物受損率高達7成,縣內也有多處田區風災期間發生淹水,造成蕎麥、二期大豆出現根系裸露、植株泡水或倒伏等狀況,經縣府農業處初步統計全縣農損總金額約1.68億元。
農業處長陳淑雯指出,經爭取農業部公告農業全品項救助獲覈定,全縣蕎麥、大豆,及鳳林鎮長橋段、中心埔段與萬榮鄉萬利段農業全品項均列入「鳳凰臺風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適用地區,符合救助資格農友即日起至28日至土地所在地公所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