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挾豪雨直逼!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滲漏延緩潰決 下游戒備

受風神臺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花蓮地區今天上午9時許開始降下大雨。(民衆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受風神臺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花蓮地區今天上午9時許開始降下大雨,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因持續從壩體滲漏,延緩壩頂溢流潰決時間,,相關工程機具正挺入山區製作便道開挖壩頂,不過中央氣象署預估明後兩天山區日雨量恐達250至340毫米之間,未來仍有潰決風險,林保署雖評估不會產生土石流,仍呼籲民衆不要到下游河牀活動。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今天說明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的現況。(羅亦晽攝)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今天說明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情形指出,目前湖水位離壩頂還有5公尺,昨天雖評估水位每3小時會上升1公尺,不過入夜發現壩體主要由大理石跟花崗岩組成,縫隙孔洞較大,因此水持續從壩體下方滲出,讓上方通水及下方滲水達到平衡,延緩壩頂溢流潰決的時間。

不過他也提到,隨山區雨量增加,堰塞湖水流量就會增加,未來還是可能會出現溢流情形,不過壩體組成以石頭爲主,溢流形成的土石流也不太會發生,不惑還是提醒下游民衆要做好萬全準備,呼籲大家不要到河牀活動,林保署也持續調派機具從明隧道前往霸頂做挖除減災的工作。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表示,經評估溢流對現況來說不是壞事,因爲燕子口堰塞湖的土質和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同,雖然溢流會產生大水,但有模擬出影響範圍,也已經建議秀林鄉撤離下游民衆,若大水下來直接往下游到出海口後就能解除威脅。

另外,山區石塊被水帶往下游後,因爲中橫公路橋墩有些是拱橋有通洪斷面,且下到錦文橋河道會變的開闊,評估影響不大,大石頭也不會一下滾到下游出海口, 認爲大石頭會留在上面,下來的大概都是小石頭。

黃羣策坦言,溢流如果一開始就從壩體流最好,因爲從壩體滲流跟旁邊側流,就會降低溢流速度,對壩體的破壞進度來說會變慢,變成現在要降速挖霸。

他說,目前怪手會從新中橫公路做明隧道挺進舊中橫公路,再前往崩塌處的明隧道口開挖壩頂,但必須在安全的狀態下才能開挖掘,因此需要時間,因爲山區下雨可能造成溢流加速壩體崩解,危及工程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