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恐溢流 花蓮縣公告「高風險地帶」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且水位持續蓄滿溢流,隨時都有潰決風險。(太管處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政府今(19)日傍晚針對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警戒公告,壩體結構呈不穩定狀態,短期內有可能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縣府也公佈高風險地帶,提醒民衆持續撤離避難,切勿靠近立霧溪河道周邊。
花蓮縣政府表示,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175.5K)旁立霧溪河道堰塞湖,經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壩體滲流量持續增加,水位距離壩頂僅約5公尺,壩體結構呈不穩定狀態,短期內可能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縣府也列出堰塞湖高風險地帶,除了秀林鄉富世村民樂部落及可樂部落部分地區、立霧溪出海口北側崇德瑩農場,還有立霧溪左岸的臺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以及臺8線175.5公里靳珩隧道西口(燕子口步道西口)以東路段。
花蓮縣政府表示,影響範圍內民衆請持續撤離避難,切勿靠近立霧溪河道周邊,禁止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鄰近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影響區域,公路局封閉堰塞湖影響範圍公路,請民衆勿進入溪牀。
目前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回水長度爲2,300公尺,湖水面積爲10.5公頃,最大蓄水量約230萬噸。
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風神臺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東部山區、北花蓮雨勢較大,可能出現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由於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太管處昨日撤離遊客及部落居民後,晚間8時起全區封園、錦文橋封橋、臺8線中橫公路天祥到閣口路段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