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維持紅色警戒!壩頂緩慢出水 下游居民速返家取物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到臺8線靳珩隧道,溪水從魯丹橋護欄外溢出後排入魯丹溪,再匯入立霧溪。(圖/地方中心翻攝)

文/中央社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林保署花蓮分署昨晚示警,堰塞湖短期內可能滲流、潰決,但經每小時監測觀察到水流從壩頂緩慢流出,下游仍未有明顯變化;被撤離的下游居民上午被允許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17日晚間起堰塞湖水已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內再回流立霧溪,但18日發現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不過,經昨晚每小時監測,發現水流仍是從壩頂緩慢流出,魯丹橋水量變大,下游仍未有明顯變化。原計劃由機具降挖、破壞壩體,因落石多受影響,但仍向上挺進。

氣象署預報,東北季風增強,將與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21日東北部及東部山區須慎防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目前觀測尚未開始下雨,林保署花蓮分署密切監測燕子口堰塞湖變化。

被安置收容在秀林國中的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今天在警方戒護下被允許可短暫返家取物。鄉長王玫瑰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大家被撤離安置的時候很急,沒有帶衣服,現在配合警力,開放30分鐘拿取換洗衣物,這是昨天晚上開會的決議,收容期暫定5天。

民有社區理事長鬍百川說,雖然政府告警說3至5天,但也不敢保障會不會像光復一樣潰堤嚴重,希望政府多跟民衆聯繫,讓村民有心理準備;這幾天會下雨,很怕大雨造成水量增加,希望相關單位多幫忙。目前應撤離的居民有些去親戚家依親,現場約300到400人。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一帶因地震再度發生土石坍塌形成堰塞湖。(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