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挖除 李孟諺:3天內搶通便道

怪手機具已抵達現場,要開挖打通一條明隧道,3天抵達霸體邊開挖飲水流。(圖/林保署花蓮分署)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臺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經過魯丹橋後迴流到立霧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實地踏堪表示,現場剝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崗岩跟大理石,所以縱使有溢流,也大概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經調集怪手從舊臺8線明隧道試圖打通約100公尺便道,考量現場狀況,需鑿開山壁,仍有難度,預計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至臺8線魯丹橋橋面(靳珩隧道東口)。(圖/林保署花蓮分署)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從臺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並穩定迴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雖水量略增,但整體流勢平穩,未對下游造成重大威脅。

李孟諺昨晚已到現場勘察,今早再次前往,並與公路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地方政府持續協調,監測水位變化及壩體穩定度,同步研議後續降挖與排水作業可行性,確保下游居民及設施安全。

林業保育署會調來廠商怪手展開便道開設作業,預計從新臺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臺8線,以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

李孟諺說,目前評估河道足以容納這些溢流的水量,所以目前評估原則上是安全的,另外現在的土石、剝落石塊大部分都是花崗岩石跟大理石,所以縱使有溢流,也大概都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如果評估完全沒有問題,再讓居民返家。

靳珩隧道西口,鄰近壩體的上游處,水漫上壩體後溢流至中橫公路,並進入靳珩隧道向東漫流至靳珩隧道東口的魯丹橋,再從魯丹橋上下泄至魯丹溪與立霧溪會流口,進入立霧溪。(圖/太管處)

至於風神臺風可能帶來大雨,李孟諺說,雖然有溢流水位也還有上漲,所以評估壩頂在今晚半夜有可能會溢流,而現場土質崩塌的組成特性,跟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不一樣,大部分都是不會溶解,都是大理石或花崗岩的碎片,所以要造成大量的流失,或是泥流的狀況機率不大,不過還是在審慎評估當中。

燕子口堰塞湖列紅色警戒,太管處昨撤離遊客及部落居民後,晚間8時起全區封園、錦文橋封橋、臺8線中橫公路天祥到閣口路段封閉。秀林鄉公所撤離下游富世村民樂部落、秀林村民有部落約300戶,多數依親,有159人到秀林國中、亞泥宿舍收容所安置。秀林鄉長王玫瑰說,因應未來雨勢,收容所將維持5天開設,確定安全才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