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孫中山思想》中國各民族已經融合爲中華民族(張亞中)
國父孫中山肖像。(圖/維基百科)
今天我們要談談孫中山先生對民族主義的理解。他認爲,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這在中國是適當的,但在外國則不盡然如此。
孫中山先生解釋說,爲什麼民族主義在中國行得通?他提出了兩個理由。第一,自秦漢以來,中國就是由一個主要民族建成的一個統一國家,這與許多外國的情況不同。有些國家由多個民族組成,而有些民族則分佈在不同的國家中。第二,從人數上看,當時中國有四萬萬人,而其中絕大多數是漢族,外來民族僅有約一千萬人。漢人不僅有相同的血統,還有相同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構成了一個緊密的民族共同體。
在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所說的「國族」確實主要指的是漢族。但在辛亥革命之後,他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他主張,漢族應該放下血統、歷史和自尊自大的稱謂,真誠地與滿、蒙、回、藏等民族融合,共同成就「中華民族」。這是一種超越血統的民族融合理念,是爲了實現一個真正團結的中華民族。
中國擁有衆多的少數民族,滿、蒙、回、藏只是其中幾個代表。但孫中山先生一貫堅持各民族和平共處的共和理想,這種包容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延續的。
各位朋友,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不是排他性的,而是一個融合的、包容的民族觀。他的理想是讓所有中華兒女在一個大家庭中和平共存,攜手共建一個繁榮昌盛的民族與國家。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本系列文章獨家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