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孫中山思想》民族自救的目標是什麼?(張亞中)

國父孫中山肖像。(圖/維基百科)

今天,我們來談談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自救的偉大目標。他給我們指明瞭兩個方向:內求統一與外求獨立。而這兩者之中,內部的團結與統一,是我們實現外部獨立的根基!

首先,孫中山先生對內求統一的理解,是建立在國內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基礎上。早在他擔任臨時大總統時,他就說過:國家的建設「專爲擁護億兆國民之自由權利,合漢、滿、蒙、回、藏爲一家,相與和衷共濟。」他希望我們能夠摒棄分裂,團結一致,將漢、滿、蒙、回、藏五族融合成一箇中華民族,組建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

在內求統一的道路上,孫先生提出了兩個關鍵:首先,是剷除分裂割據。他深信:「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只有統一,人民才能享福;若不能統一,便將受害。歷史告訴我們,軍閥割據、內部分裂,使我們無法安定,甚至讓外敵乘虛而入。唯有結束這些分裂,才能爲國家的繁榮打下穩固的基礎。

其次,是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孫中山先生提醒我們,中國的邊疆同胞過去曾遭受外國勢力的宰割,滿洲被日本侵略,蒙古長期受俄國勢力威脅,西藏幾乎成了英國的掌中物。這些慘痛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各民族合作立國、共同建國,才能自保,才能讓我們的文化與土地不再受外力分割。

除此之外,孫中山先生還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內部的紛爭。他曾多次表示,雖然我們必須對付那些與帝國主義勾結的軍閥,但中國人自相殘殺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因此,他提出「國民會議」,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化解分歧。臨終時,他依然念念不忘「和平、奮鬥、救中國」,期待我們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這一理想。

對外而言,孫中山先生強調的是我們國家的完全自由與平等。他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喚起民衆的力量,並聯合全世界願與我們平等相待的民族,共同奮鬥。他要我們明白,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不能讓他人左右我們的未來!

各位朋友,孫中山先生希望國家民族能夠和平、團結與統一。不要自相殘殺,要用溝通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內部的矛盾。即使在他重病之際,仍前往北京尋求召開「國民會議」,希望以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內部的爭端。

對日抗戰勝利之後,不平等條約已經廢除,中國不再是次殖民地,一躍而踏於世界五強之林。本來我們可乘此完成民族復興的各項工作,不幸國共內戰,兩岸分治。未來我們民族的任務,就是要結束目前兩岸敵對狀態,走向和平,再通過合作與統合、融合,完成中國的統一,使孫中山先生的自由、民主、均富理想,得以實現。謝謝大家,我們下一次再繼續瞭解孫中山先生的思想。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本系列文章獨家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