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孫中山思想》要繼承與光大中國的道統(張亞中)

國父孫中山肖像。(圖/維基百科)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孫中山先生如何肯定中國的政治哲學。

孫中山先生說,中國固有的思想,是他思想的三大淵源之一。孫中山先生曾經在回答第三國際代表馬林的詢問時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在我國固有的正統思想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哲學」與「倫理哲學」的思想。今天,我們先來談談孫中山先生對於中國政治哲學的看法。

他曾說:「中國有甚麼固有的智識呢?在國家和人生的觀念上,中國古時有很好的政治哲學。我們以爲歐美的國家,近來很進步,但是說到他們的新文化,還不如我們政治哲學的完整。」想想看,這是一份多麼強烈的認同啊!在西方的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年代,孫中山先生卻不被動搖,反而驕傲地指出,我們的政治哲學遠遠超越!他說,西方的大政治家可能從未見過這樣深奧的理論,那就是《大學》中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整套從內心修養到天下太平的思想系統,是我們的獨特智慧,是我們民族的寶藏。

各位朋友,這樣的智慧,是不是值得我們驕傲地捍衛和傳承呢?孫中山先生說:「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外國甚麼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智識中獨有的寶貝,是應該要保存的。」

孫中山先生的視野還超越了個人,甚至超越了國家。他深深地熱愛並推崇《禮運大同篇》中「天下爲公」的理想。他說:中國在數千年以前,孔子就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天下爲公的大同世界裡,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者有所養,壯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想像一下,這樣的世界有多麼美好!一個可以「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大同世界,正是孫先生的理想,甚至說是他畢生的追求!

孫中山先生不只是憑空描繪理想,他還引述《書經》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信念,以及孟子「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理念。他相信,人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人民幸福了,國家才能穩定繁榮。他還強調《論語》中「均無貧」的均富思想,認爲這些理想,都與「天下爲公」的精神息息相通。

這些話語,顯示了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認同與推崇。他認爲,中國的正統思想中包含着高度系統化的政治哲學,這是我們民族智慧的寶藏,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理想不僅僅是要改變中國,更希望建構一個人人平等、共享和諧的世界。這正是孫中山先生心中的「大同世界」的實現。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本系列文章獨家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