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孫中山思想》三民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相同(張亞中)

國父孫中山肖像。(圖/維基百科)

今天讓我們來探討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還有它與「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之間的深刻聯繫。

孫中山先生指出,如果把三民主義與法國大革命的口號來做比較,可以發現其中的相似之處。法國大革命提出「自由」,而「民族主義」就是要實現國家的自由和獨立;「平等」則與「民權主義」相符,因爲民權主義的核心是讓所有國民在政治地位上平等;至於「博愛」,這個詞語的本意就是兄弟之情,與中國的「同胞」一詞相似。孫中山認爲,博愛的精神和「民生主義」相通,因爲民生主義追求的是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都能夠幸福生活,這正是博愛的最佳體現。

這樣看來,三民主義和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其實有着相同的精神和目標。

此外,孫中山先生還特別強調,民生主義兼具資本主義所追求的「富」和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均」。因此,在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中,民生主義的「 博愛」必然是與「均富」連結在一起的。我們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以及「均富」——讓財富分配更加公平,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經濟上的保障。

各位朋友,「自由、平等、博愛」已經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但是目這個世界仍舊有人生活在枷鎖、貧困與戰亂之中,孫中山先生期盼實現的理想,其實也是人類永無止境共同追求的信念。一個自由、平等、幸福的社會是值得追求的。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本系列文章獨家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