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孫中山思想》三民主義既爲救國也爲建國(張亞中)
國父孫中山肖像。(圖/維基百科)
今天我要和大家談談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更承擔着建國與救國的使命,它不僅是救國的方針,更是建國的藍圖。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三民主義的核心目標是讓中國在國際地位上、政治上、經濟上都能夠平等地與世界各國並肩而立,確保中國在世界上能夠永久生存。因此,三民主義的本質,就是爲了拯救國家。
當年,孫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的時候,正值滿清專制統治的時期。那時,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政府腐敗不堪,國家隨時都有被瓜分、滅亡的危險。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孫中山先生選擇了以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爲首,推動中國的改革,隨後又深入研究社會經濟問題,防止國家再度陷入危機。
他創立三民主義,正是爲了消除這些威脅,使中國從危難中得到解救。因此,三民主義不僅僅是一種主義,更是一套救國的方案,是他對中國未來的深遠設想。
對於孫中山先生而言,建國有着三個層面的意義。第一,「建立民國」,也就是革命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屬於人民的國家;第二,是「建國的程序」,從軍政、訓政到憲政,逐步走向穩定;第三,是「振興中華」,使我們的民族再富強,站上世界舞臺,達到天下大同的理想。
孫中山在《建國大綱》中明確指出,三民主義就是建國的基礎。他說:「國民政府依據革命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來建設。」他將建國的步驟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軍政時期,透過革命武力來掃除一切阻礙;接着進入訓政時期,推動地方自治,培養民衆的民權意識;最後是憲政時期,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開放選舉,讓政權真正屬於全體國民,政府的五院各司其職,這樣才能真正完成建國大業。
透過這三個階段的努力,我們才能達到三民主義「建設民國」的初步目標,並且與世界上尊重我們的國家共同奮鬥,最終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
各位朋友,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不僅是革命的理論,更是建國的制度藍圖。他的目標是救國和建國並行,不僅爲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爲治國制定了制度政策。自十九世紀以來,還沒有其他革命者能同時提出這樣完整的救國與建國的構想,集理論與行動於一身。孫中山可以說是唯一的一位。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本系列文章獨家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