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托裡義警”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于娜娜

今年以來,新疆托裡縣公安局盤活整合優質羣防羣治資源,將民間救援力量、社區網格精英、平安商戶聯盟、場所安保骨幹、外賣快遞騎手等多支特色隊伍納入“平安托裡義警”體系。一張覆蓋緊急救援、治安防控、安全宣防的多元共治網絡就此鋪開,成爲托裡縣基層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

據介紹,近年來,新疆托裡縣公安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主動警務、預防警務戰略重心前移,聚力深耕源頭治理與前端化解,廣泛發動羣防羣治力量參與社會治安防控,持續構建多維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小體系”築牢“大平安”基石

“我和朋友前天晚上在夜市吃燒烤,爲了一件小事差點和鄰桌動起手來,幸好‘平安托裡義警’及時出現了!”居民小李回憶道,“他們耐心勸導,講明道理,大家很快冷靜下來,矛盾迎刃而解。”那一刻,切切實實的安全感在他心頭悄然瀰漫。

晨光熹微,義警隊員陳璐已整裝待發。“九時許,巡邏準時開始。”他邊檢查街邊店鋪的安全設施邊說,“雖非專業警力,但我們也有守護這片土地安寧的責任。”

“平安托裡義警”隊員們在派出所民警的帶領下,每週開展兩次“晨查+夜巡”行動。他們的足跡精準覆蓋人員密集區域以及夜市攤點,隱患排查細緻入微,法治宣傳深入人心。

從晨光微露到星斗滿天,那抹流動的“平安色”穿梭於街頭巷尾,以堅實的腳步守護着萬家燈火。

這份守護,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巡邏軌跡上,更在危難時刻彰顯價值。6月15日21時,義警隊員李磊在金街附近敏銳察覺到一位老人長時間徘徊、神情迷茫。上前詢問得知老人迷失方向,既無法清晰表述住址,也記不起家人的聯繫方式。

李磊當機立斷聯繫社區民警,經多方聯動、不懈尋訪,最終爲老人找到焦急萬分的家人。“多虧了義警隊員的細心和堅持。”見到母親安然無恙,老人的兒子緊握李磊和民警的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現在治安真的大不一樣了,來跳廣場舞都能看見‘紅馬甲’在巡邏,心裡特別踏實。”居民張大姐由衷讚歎,道出了轄區羣衆的心聲。

截至目前,“平安托裡義警”參與治安巡邏防控500餘人次,收集上報安全隱患90餘處,成功制止勸阻夜市口角爭執16起。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守護,如春風化雨般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網格”織密“防護網”經緯

復興路社區內,一場“教科書式”的矛盾調解生動詮釋了義警隊伍的治理智慧。“街坊鄰里是一家,消消氣,有事好商量,千萬別傷了和氣。民警也在這兒,咱們敞開心扉,問題總能解決。”調解現場,義警隊員的話語溫暖而有力。

7月18日,陽光花園小區網格員兼義警骨幹王永風在例行樓道巡查時,聽到一戶居民家中傳出激烈的爭吵聲。憑藉十餘年深耕社區練就的火眼金睛,他迅速判斷事態,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高效聯動社區調取相關記錄。最終,在派出所民警的協作下,巧妙運用“鄰里公約爲基、法理情交融”的三位一體調解法,促使雙方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平安托裡義警’真是咱們的‘解憂人’!要不是他們及時協調,這鄰里關係可就鬧僵了。”曾因上下樓管道漏水糾紛陷入僵局的張大姐感慨萬千。當時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義警隊員聞訊後迅速介入,最終緩和了鄰里關係。

“平安托裡義警”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定期深入社區走訪,及時發現並化解潛在矛盾。他們創建“訂單分包”式糾紛化解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隊伍成立以來,已成功化解鄰里矛盾糾紛70餘起,糾紛化解率達100%,社區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42.2%,有力維護了社區和諧穩定。

“微服務”釋放“大能量”暖流

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迭代翻新、養老詐騙案件多發態勢,“平安托裡義警”聚焦老年人、個體工商戶等易受騙羣體,開展精準滴灌式宣防。

義警隊員們化身“反詐講師”,通過沉浸式情景再現、深度案例剖析及互動問答等形式,分析“保健品陷阱”“冒充公檢法”“刷單利誘”“機票退改簽”“AI換臉冒充親友”等新舊詐騙套路,提升居民反詐意識。“您仔細看這條短信,聲稱中大獎要先交手續費,都是釣魚詐騙的套路。”義警趙峰手持圖文並茂的宣傳冊,用親切的鄉音爲老人撥開迷霧。

入戶過程中,隊員們逐戶查驗“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使用實效,現場演示“來電預警”“風險自查”等核心防護功能。在居民李阿姨家,隊員發現其雖下載App卻未開啓預警,立即手把手指導設置,確保數字防護屏障真正激活、發揮作用。

得益於這種高頻次、接地氣、精準化的持續宣防,轄區電詐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36%,守護羣衆“錢袋子”。

義警夏路生感觸頗深:“看着居民們從最初的半信半疑,到如今主動諮詢反詐知識,我深深感受到了全民反詐凝聚的磅礴力量。”社區劉大爺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這些‘紅馬甲’講得透、教得細!現在接到陌生電話,能夠清晰識別一些詐騙套路。”

在履行治安輔助核心職責的同時,托裡公安不斷拓展“平安托裡義警”的服務半徑與溫度。

日常生活中,義警隊員們是隨叫隨到的“熱心管家”:敏銳洞察羣衆需求,傾力幫扶困難家庭,溫情關愛孤寡老人,用心守護校園安全;外賣騎手義警路遇突發急症老人,運用專業培訓所學的急救技能挺身施救,爲生命贏得寶貴的黃金時間;社區分隊義警在寒潮來襲前夕,主動上門爲獨居老人排查取暖設備隱患,送去冬日暖陽般的關懷……這些暖心之舉如涓涓細流匯聚成守護城市的暖洋,讓羣衆的安全感、滿意度在潤物無聲的貼心服務中持續提升。

從街頭巷尾的平安守護者,到鄰里糾紛的貼心調解人,再到反詐陣線的硬核宣傳員,“平安托裡義警”這支源自羣衆、服務羣衆的生力軍,正以其“小角色”的擔當,釋放着參與基層治理的“大能量”,生動繪就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托裡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的嶄新圖景,爲邊疆小城的和諧安寧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