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沒理由要停」史哲道歉:從未想過針對小孩

臺灣高鐵董事長史哲15日親上火線迴應寧靜車廂議題。(臺灣高鐵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臺灣高鐵寧靜車廂爭議延燒,高鐵公司董事長史哲今親上火線說明,這是在有實際大數據基礎上精進的措施,已醞釀許久,大家認爲臺灣人普遍應能做到,故適時推動,他強調沒針對任何族羣如小孩,會調整執行模式,實施後數據也顯示正對症下藥,這項政策「沒理由要停」,就像搭捷運不能飲食,現在也不用人提醒,是旅客養成多年的成果。

針對寧靜車廂新制緣由,史哲今在節目《齊有此理》表示,4個月前上任後檢視服務狀況,高鐵服務滿意度高達9成5,但也要承認近年運量高一票難求,大家開始有點覺得服務品質有點走下坡,主要因爲尖峰時刻不得不開放對號座站立,像剛過的三合一連假疏運,大家都有感,進一步觀察的大數據中客訴情形,旅客對鄰座講手機、看影片開擴音、甚至講手機還開擴音,有7成以上都與這些相關,這項規定其實醞釀很久,大家也覺得臺灣人普遍可做到,應適時推動這項文化。

史哲指出,高鐵以便捷舒適旅程受大衆喜愛,臺灣高鐵公里數適中,只有350公里,北高車程96分鐘,即使站站停也在2小時25分鐘內完成,大家認爲若有更好的搭乘旅程會更好,不過,實施這項新規過程「從沒想過要壓制誰」,大人可透過自律提升車廂寧靜,若能普遍互相自律達成共識,對臺灣在國際上的文化素質與文明表徵,是滿明顯的代表,相信臺灣人已互相理解到此地步,就很自然地希望透過宣導方法促成。

寧靜車廂是在有實際大數據基礎上精進的措施,史哲說明,9月22日實施以來數據顯示,一天約700至800件勸導案,乍聽之下好像很多,但一天開出170至200班次,等於平均一班次僅勸導5件,其中講手機佔近5成、未戴耳機約2成多,加進來近8成,其餘2成爲交談太大聲,孩子吵鬧只有個位數,目前狀況也符合實施前的大數據狀況,顯示「有針對問題治療」。

「宣佈政策時就講得很清楚,排除孩童與因個人因素沒完全自主控制能力者,會給予安撫!」史哲坦言,感到滿遺憾,但身爲交通服務業,第一件事就是先道歉,沒把事情說清楚,但這次事件也凸顯年輕家長對整體社會需要支持育兒環境這件事認知是清楚的,他完全同意,需要車廂同仁和旅客共同支持,但還真的「從來沒想過小孩的事,會和寧靜車廂有關係」。

史哲分享育兒經驗,過去3個小孩還小時,2個兒子個性好動,夫妻倆整天都在道歉,當年搭高鐵,吵鬧可能是小事,但孩子還爬到行李架上,所以他能理解這是一個過程,家長平常帶小孩,壓力就已經很大。

他也回憶,過去當文化局長時,處理音樂廳到底可否開放全齡入場,就有很多不同意見,但小孩進來不一定能安靜,也不一定能禁止小孩進來聽音樂,類似情況存在於社會各種層面,對父母確實有壓力。

對於先前旅客反映在車內遭舉牌壓力大,史哲說明,牌子上寫道「美好高鐵寧靜同行、講手機請至玄關、用3C戴耳機、輕聲細語交談等」,是透過菁英車安保全,從臺北開到高雄要走3趟全車巡邏,恐怕是全球唯一護車率100%,要防範於未然,爲了這次宣導,請保全在巡邏同時舉牌提醒。

「處理聲音問題就不要用聲音!」史哲表示,希望勸導不要透過言語,比較優雅,故用軟性文字提醒,本就是全車提醒式的舉牌,不要誤解成有針對性,現在車安還是照常巡視,但會隨身攜帶牌子,只針對現場在講手機、開擴音者提醒,先前被誤會成針對小孩,故先調整釐清。

史哲強調,經調查有9成以上民衆支持推動車廂寧靜文化,「這個政策沒有理由要停」,只是在執行方式上,部分旅客誤解、不舒服,就要調整執行模式,讓大家更清楚知道,高鐵支持親子友善,是社會共同責任,態度也很重要,要以親子感受爲先,作爲交通服務業基本的原則,目前每天都在看數據,勸導案件數有下降,一班次平均5件已比預期好很多,但還是要往前進,就像搭捷運不能飲食,也不用人提醒,是旅客養成多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