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挨轟對親子不友善!交通部官員:主要針對這些人

▲高鐵自9月22日實施「寧靜車廂」新制,掀起民衆正反意見討論。(圖/高鐵公司提供,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臺灣高鐵9月推出「寧靜車廂」政策,原意是希望營造安靜乘車環境,沒想到實施後爭議不斷。8日有乘客怒吼後座母子「吵死了!這裡是寧靜車廂!」,10日又有女網友爆料,一名帶兩名孩子的媽媽遭列車人員舉牌示意「降低音量」,逼得她抱着小孩到車廂外安撫、留下另一個孩子獨坐座位,引發外界批評高鐵「對親子不友善」。對此,交通部官員也親上火線說明了。

針對寧靜車廂風波,臺灣高鐵澄清,當日153車次並未出現家長被勸導或請至玄關安撫孩童的情形,車安保全是「依規定巡視全程舉牌」,並非針對特定旅客。高鐵也重申,「寧靜車廂」主要勸導對象是講電話、未戴耳機追劇、或大聲談話等旅客,對嬰幼兒及行動不便者,列車人員會主動關心與協助。

交通部主任秘書沈慧虹1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她親自搭乘高鐵觀察,發現車廂內仍有小朋友與媽媽輕聲交談,也有乘客帶寵物偶爾發出聲響,但並未影響他人。她強調,外界真的不必誤會「寧靜車廂」對小孩不友善,「小孩哭鬧不是爸媽願意的,也相信家長會盡力安撫,帶孩子出門本來就很辛苦,爸媽不要太有壓力。」

沈慧虹指出,「寧靜車廂」的原意是針對成人可控的行爲,例如講電話或使用3C產品不戴耳機,「這些纔是需要被提醒的對象」,而非針對小孩或特殊乘客。呼籲旅客彼此體諒,「其實就是互相尊重」。

高鐵公司進一步說明,車廂噪音來源中,49%來自講電話、24%是未戴耳機追劇聽音樂,另有27%爲大聲交談,孩童哭鬧則屬少數個案。爲兼顧親子友善,列車人員也備有貼紙、小餅乾等安撫物品,協助家長處理突發狀況。

儘管如此,「寧靜車廂」仍在網路上掀起兩極討論,有人力挺「應該早就該設了」,也有人質疑「安靜變成壓力」。隨着爭議延燒,交通部與高鐵都強調,宣導期內會持續觀察並調整,希望在「安靜」與「友善」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