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高鐵寧靜車廂!蘇怡寧嘆「變相歧視兒童」:增加對立而已

▲高鐵。(資料照/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臺灣高鐵9月實施寧靜車廂措施後,陸續引發相關討論。兒科醫師蘇怡寧就表態,他是反對高鐵寧靜車廂的,「高鐵不能只說『我們沒有針對小孩』,卻放任制度結果在現實中傷害了兒童與家庭,這種埋着頭說沒針對的做法,就只是打擦邊球裝作沒看到一樣」,批高鐵做法太過模糊,只是增加對立而已。

蘇怡寧指出,高鐵雖稱規範未「針對兒童」,但實際效果卻把孩子推向不可能達成的安靜標準,違背兒少法第33條第2項交通業者應提供「優先照顧措施」的精神。

他主張要救限縮寧靜車廂爲特定一兩節、供真正需要極致安寧者使用,不然就明確寫入「排除孩童及特定身心狀況者」。他也反對設置「親子車廂」,強調「親子友善是普世價值」。

他批評,高鐵「沒寫不代表沒影響」,孩子在生理與發展階段難以如成人般全程靜默,「這不是父母不教,也不是沒禮貌」,若只靠口頭宣稱「不包含兒童」,實務上就是要求小孩達到不可能的標準,等同變相排除與歧視。蘇怡寧直言,「不能埋着頭說沒針對,卻放任制度結果傷害兒童與家庭。」

至於配套,他提出三點:其一,寧靜車廂應「限縮爲一兩節」,專供重度需要者;其二,規範文字須「明確排除」兒童與特定殘疾人士;其三,不支持親子車廂,因爲「親子友善不該被侷限」。他還自嘲補一刀,「極致安寧車廂進去每人發一支棒槌,只要有打呼聲就請離席。」

貼文引發討論,「支持!如果有親子車廂,那沒買到親子車廂就不能搭一般車廂了嗎」、「完全同意!需要寧靜的人可以去寧靜車廂!安靜到連呼吸聲都聽得到那種」、「特別同意二三點,排除纔是真的歧視」、「認同,打呼不規範,在那邊規範嬰兒/小孩,有事嗎?」

不過,臺灣高鐵公司14日強調,推動車廂寧靜文化是針對「講手機」、「欣賞影片或聽歌不用耳機」、「大聲交談」等3狀況勸導,將持續推動,勸導措施不包括孩童,嬰兒、幼童或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者,9成民衆支持車廂寧靜政策。

針對親子旅客和家長反彈,高鐵表示,將持續傾聽,並精進相關的宣導、措施及服務技巧,提升親子友善環境,也呼籲所有旅客發揮同理心,讓高鐵車廂成爲相互體諒與尊重的友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