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1.7萬人被勸導 檢討執行改「口頭柔性引導」
▲高鐵寧靜車廂措施主要針對成人使用3C和大聲喧譁。(示意圖/高鐵公司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高鐵「寧靜車廂」措施引發育兒不友善質疑,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6日)邀交通部及高鐵董事長史哲專案報告,高鐵報告指出,該措施9月22日實施至10月13日已勸導1.7萬件,73%是講電話和用3C未戴耳機,其他爲成人大聲喧譁。高鐵表示,嬰幼童不列勸導範圍;另外,勸導方式即起調整爲口頭提醒和柔性引導。
臺灣高鐵今提出報告表示,車廂寧靜文化措施自9月22日起至10月13日止,勸導總件數共計1萬7146件,執行班次共3736車次,平均每車次勸導4.58位旅客,其中勸導以車廂講電話最多,佔49%,使用3C未配戴耳機則有24%,車廂內成人大聲喧譁爲27%。
根據高鐵內部調查與旅客服務紀錄顯示,近9成旅客表示支持推動「車廂寧靜文化」。高鐵指出,「提升車廂寧靜度」已成爲社會高度共識,旅客普遍認同高鐵推動「安靜、舒適、友善」乘車環境的方向,勸導後之配合度良好。
至於該措施引發親子家庭反彈,且搭車壓力大,高鐵公司也再度重申,勸導對象「僅限於成人不當使用3C或喧譁行爲」,孩童、嬰幼兒、及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之旅客不列入勸導範圍;服務人員將持續提供貼紙與貼心的安撫協助,陪伴家長一起轉移孩童注意力,共同營造親子友善的乘車氛圍。
高鐵也提出滾動檢討措施,其中宣導方式優化部分,高鐵已取消「網袋寧靜車廂小卡」,改以T-Life雜誌柔性宣導;並暫時取下車販推車上原「寧靜車廂搖搖牌」,牌面更新設計中。
勸導執行模式也調整,車安人員採自然互動方式進行勸導,以「口頭提醒」及「柔性引導」爲主要勸導方式,兼顧秩序維護與旅客感受。內部教育與同理訓練,高鐵將加強服務人員溝通技巧及「同理心應對」訓練,提升現場應變與服務品質,並透過教育訓練課程及案例回饋機制,精進服務一致性與專業度。
針對後續精進作爲,高鐵表示,將強化宣導通路,持續運用T-Life或社羣,擴大「3C用耳機、玄關講手機、交談降低音量」宣導,車上跑馬燈顯示改以「請將手機及電子產品調整爲靜音模式,使用3C產品時請配戴耳機,手機通話請移至玄關,交談時請降低音量。」
高鐵強調,若嬰幼童乘車時有需要協助,可透過列車組員協助,未來也會開發更多親子互動素材,協助家長安撫孩童,持續推動「乘車禮儀」,以「體諒、包容、同理心」影片及平面宣傳,促進旅客搭乘高鐵互相體諒。
高鐵表示,將秉持兼顧旅客權益與社會包容的立場,持續推動車廂寧靜文化,並透過持續檢討與制度優化,成就高品質的公共運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