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悅讀成長計劃|徐廣花:如何重塑高中生物課堂的生命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白應嬋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徵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徵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第三中學教師 徐廣花

《正面管教》是美國教育家簡·尼爾森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強調在教育過程中既要保持和善,又要堅定,同時鼓勵學生從錯誤中學習,並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作爲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深受這一理念的啓發,並在實際教學中嘗試應用。我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探討如何將“和善而堅定”“錯誤是學習的機會”“關注解決方案”等核心理念融入高中生物課堂,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思維。

和善而堅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學生往往因爲課程難度較大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出現課堂紀律問題。傳統的嚴厲批評可能會讓學生更加牴觸,而一味遷就則可能導致課堂失控。因此,我嘗試採用“和善而堅定”的方式,既尊重學生的感受,又明確課堂要求。

比如,在講解“細胞呼吸”這一難點內容時,部分學生因概念抽象而走神,甚至小聲聊天。我沒有直接點名批評,而是暫停講解,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說:“我知道這部分內容有點難,但如果我們現在不集中注意力,後面的實驗環節可能會更難理解。我們可以先深呼吸一下,然後一起攻克這個問題。”這樣既表達了理解,又強調了課堂紀律的重要性。

生物學科強調邏輯性和實證思維,因此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我既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又引導他們用科學的方式思考。比如,在討論“基因突變是否一定會導致疾病”時,有學生提出:“突變都是不好的吧?”我沒有直接否定,而是先肯定他的思考:“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但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突變是否一定有害?”隨後,我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分析中性突變和有益突變的案例,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

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轉變對錯誤的認知

生物實驗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常常因操作失誤而沮喪。我嘗試改變他們對錯誤的看法,強調“科學探索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比如,在“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中,有學生因未調節好顯微鏡焦距而看不到清晰圖像,顯得很挫敗。我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類似的經歷,並說:“科學家在發現細胞結構時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你們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在向真理靠近。”隨後,我指導學生逐步排查問題,最終成功觀察到現象。學生在實驗報告中寫道:“原來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改進。”

高中生物考試中,學生常因概念混淆或審題不清而丟分。我鼓勵他們將錯題整理成冊,並分析錯誤原因,而不是單純追求高分。比如,在月考後,我讓學生分組討論錯題,並找出共同易錯點。例如,許多學生混淆了“轉錄”和“翻譯”的概念。我引導他們用思維導圖對比兩者的區別,並鼓勵他們在錯題本上標註關鍵點。一學期後,學生的概念辨析能力明顯提升。

關注解決方案: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當學生在答題或實驗中出錯時,我儘量避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們思考解決方案。比如,在講解“孟德爾遺傳定律”時,有學生在計算子代基因型比例時出錯。我沒有直接糾正,而是問:“你覺得哪一步可能出了問題?是否可以換一種方法驗證?”學生通過重新繪製棋盤格法,發現了自己的計算疏漏。這種方式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能加深記憶。

生物學中有許多開放性問題,我常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合作提出解決方案。比如,在“生態系統穩定性”單元,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某地入侵物種氾濫,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學生分組後提出不同方案,如生物防治、人工清除等。我鼓勵他們評估每種方案的優缺點,並選擇最可行的策略。這不僅鍛鍊了批判性思維,也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

通過將《正面管教》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學,我發現學生不僅在學習態度上更加積極,而且在科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上也有顯著提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和思維的培養。作爲教師,我們應當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幫助學生正視錯誤,並引導他們關注解決方案,從而培養出更具探索精神和責任感的未來人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