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悅讀成長計劃 | 趙晶晶: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尚凱文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徵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徵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第二初級中學教師 趙晶晶
再次翻開《給教師的建議》,那熟悉的文字彷彿帶着溫度,恰似與辦公室裡那位經驗最爲豐富的老教師相對而坐,展開一場推心置腹的長談。每一次沉浸其中,都能從字裡行間探尋到“寶藏”,也促使我對自己執教多年的初中美術教學工作,展開了全新的審視與思索。
關注個體差異,點亮獨特光芒
在多年的初中美術教學歷程中,我愈發深刻地領悟到,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藝術家,宛如夜空中閃爍着不同光芒的星辰。課堂上,這羣充滿活力的“小精靈”們,表現總是千差萬別。有的孩子一旦拿起畫筆,靈感便如泉涌,色彩搭配大膽且新奇;而有的孩子卻對着空白的畫紙愁眉不展,遲遲難以落下第一筆,彷彿畫紙是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山。
記得在學習《諷刺與幽默》這一課時,平日裡上課總愛打瞌睡的小沙,對漫畫創作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課堂上,他積極回答問題,眼神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創作時更是全情投入。然而,當看到他的漫畫作業時,線條凌亂不堪,歪歪扭扭,讓人一時難以理解其表達的內容。若是在過去,我或許只會皺着眉頭,簡單地說一句“再改改”便作罷。但讀完《給教師的建議》後,我改變了做法。課後,我特意將小沙留了下來,指着畫中凌亂的線條,微笑着問道:“給老師講講,你畫的是什麼故事呀?看起來特別有趣!”
原本低垂着頭的小沙猛地擡起頭,眼睛瞬間亮得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激動得手舞足蹈:“老師,我諷刺的是亂丟垃圾的現象。你看,這裡有警示牌,可垃圾還是堆在了地上。”
那一刻,我深受觸動。
從那以後,每當孩子們進行創作時,我都會蹲下身來,耐心傾聽他們講述畫裡藏着的故事,不再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的作品。因爲我知道,每一幅作品都承載着孩子們獨特的情感與想法,都值得被尊重和欣賞。
踐行“做中學”,激發創意火花
書中提及的“做中學”理念,無疑爲初中美術課堂注入了一股鮮活的活力,成爲了開啓學生創意之門的“法寶”。曾經,我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口乾舌燥,可臺下的孩子們卻要麼做小動作,要麼昏昏欲睡,課堂氛圍沉悶壓抑。後來,我開始反思並嘗試改變教學方法,讓孩子們更多地動手實踐。
在學習《真情傳遞》這一課時,我安排孩子們製作賀卡。剎那間,教室彷彿變成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工坊。小雨輕輕吹起撕碎的彩紙,宛如雪花在空中飄舞,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貼在卡紙上,彷彿在編織一個美麗的夢;馨穎則巧妙地將兩張卡紙拼貼起來,製作出了一款立體賀卡,展現出獨特的創意和精湛的手工技藝;就連平時最調皮的小杰,也認真地用歪歪扭扭的線條畫出一束花,準備送給自己的媽媽。
下課後,孩子們如歡快的小鳥般涌到我面前,爭先恐後地將賀卡遞到我手中。小敏的賀卡里夾着一多幹枯的花,背面寫着:“老師,這是我在後花園撿的,我覺得它很漂亮,送給你!”指尖觸碰到賀卡微微粗糙的紋路,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我明白,這一張張賀卡不僅僅是簡單的紙製品,更是孩子們內心深處真情的流露,是他們願意交付的真心。
堅持自我提升,引領藝術之路
人們常說,教師要活到老學到老。讀完《給教師的建議》,這種緊迫感愈發強烈。我深知,只有自己不斷進步,才能爲學生打開更廣闊的藝術視野,帶領他們在美術的世界裡領略更美的風景。只要有機會,我便積極參加各種美術教學培訓,與其他老師交流經驗,虛心“偷師學藝”。週末,我也常常泡在書店裡,如飢似渴地翻閱最新的教育書籍,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並將所學知識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每一次的學習和探索,都讓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讓我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引導學生髮現美、創造美。
《給教師的建議》宛如一位不離不棄的良師益友,它幫助我清晰地看到教學中的不足,爲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作爲一名初中美術老師,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陪伴着這羣孩子在藝術的海洋裡快樂遨遊、自由創作,與他們一同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畫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世界。
在未來的歲月裡,我願化作一葉載滿書香的扁舟,帶着這羣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小藝術家,闖進那色彩斑斕的藝術星河。這一路與他們攜手追逐藝術的旅程,將是命運賜予我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我甘願紮根講臺、無悔堅守的全部意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