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悅讀成長計劃|官鑫:爲最有可爲之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徵稿,徵稿郵箱爲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啓迪。好文將擇優在齊魯壹點客戶端《青年說》新聞專欄發佈。
文|山東師範大學教師 官鑫
在100多年前五月的一天,陶行知先生面對兩所師範學校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演講,即著名的《師範生應有之觀念》。在後來的日子裡,他的這篇演講稿成爲一代又一代師範生的必修課。是什麼,能夠讓這篇文字歷經漫長的歲月,依然璀璨奪目?
如果用心讀過,就會發現,這哪裡是一篇普通的文章,這分明是陶行知先生呈給國家和民族的一顆滾燙的心!他視教育爲畢生追求的事業,但又不僅僅止步於教育,他的視野透過教育看向更遠的地方,那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因此,他提出教育是與社會緊密聯繫的,“教育爲改良社會而設,爲教育社會人才而設。”他認爲,教育當以學生爲中心,“教育者,乃爲教養學生而設,全以學生爲中心。”
即使在10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觀點依然有着深遠的影響。我們熟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理論,是與先生早期的觀點一以貫之的。
隨着閱讀的深入,我漸漸走近了先生的心靈。他深知教育的苦與樂,也瞭然人性的善與惡,面對諸多的教育問題,他發出靈魂的拷問,“諸君亦當自省爲何不入他校而入師範學校?”他讓每個選擇教育的人重新審視自己,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做教育。在名與利面前,又該如何取捨。
他認爲“教育爲最有可爲之事”,而他的一生,也印證了他的話——“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爲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如果一個人心裡承載的是國家、民族和未來,還有什麼能阻擋他前行的腳步呢?
自2024年9月踏上山東師範大學的三尺講臺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成爲一名更好的教師。因爲我深深地懂得,這是一所栽種未來的院校,從這裡走出的每一名學生,都將帶着愛和責任去播種夢想,去呵護花開。“弘德明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將“弘德”作爲第一條,正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從教育的源頭開始,把理想信念植入每個學生心中,必定能在未來贏得桃李芬芳,實現民族振興!
每一位從事教育的人,不管是如我這樣剛剛踏上三尺講臺,還是已經桃李滿園,都不妨再讀讀先生的這篇《師範生應有之觀念》,相信您會在字裡行間裡,找到教育的初心。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