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悅讀成長計劃|任靜:讀《薛瑞萍日誌》,爲教學注入源頭活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徵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徵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教師 任靜

身處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清楚,一年級教學極爲費心。新班組建時,幾十個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孩子,識字量有限,不會寫字,彼此陌生,又正值愛玩愛鬧、精力充沛的年紀,隨時可能狀況百出。七年前,我初次執教一年級,那段忙亂與崩潰的經歷仍記憶猶新,以至於每次臨近一年級開學,我都會陷入焦慮。在朋友推薦下,我購買了一套《薛瑞萍日誌》。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這套書陪伴着我逐步調整心態,用閱讀和音樂營造寧靜和諧的班級氛圍,讓班級從雜亂無章走向秩序井然、文明沉靜,我和學生都從中獲益匪淺。

我從未停止閱讀,但已有好些年未曾反覆研讀同一本書了。在一年級瑣碎繁雜的事務中,時間和內心都極易變得緊張浮躁,而作者一篇篇簡短且真實的日誌,編織出一種能讓心境澄澈的純粹,着實令人身心舒暢。

順着日期,跟隨季節變化,作者將自己的讀書與教學日常原汁原味地鋪陳開來,展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描寫開學時的天氣,闊別二十多日湛藍如洗的天空;描繪春和景明的陽春三月,早晨的空氣如秋日般清冽,陽光似滿溢於天地間的澄澈淨水。作者講述班級初建時,只着重強調一點——靜。這裡的“靜”並非靠壓制孩子得來,而是藉助音樂,通過自己輕聲細語的引導,如水流滲地、微風入林般,讓學生漸漸安靜、舒緩下來。

作者毫不掩飾自己的忙碌與慌亂,她寫道:“再忙再緊,讀書也要咬牙堅持。因爲語文教學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因爲提高語文成績的最終途徑是廣泛閱讀。”“語文不同於數學,有課外閱讀的滋養,就像生柿子能慢慢捂熟。”考慮到孩子們識字不多,作者便帶領學生誦讀小兒歌,一篇篇兒歌簡單隨性又充滿趣味。受作者影響,我購置了《日有所誦》和《365 夜兒歌》,投屏給班裡的孩子閱讀。那些純真童趣、韻律優美的文字,彷彿具有神奇魔力,許多孩子因此愛上了閱讀。看着他們小手指點着字和拼音,搖頭晃腦、一本正經地逐句念着兒歌,我的內心滿是柔軟的感動。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還推崇在音樂陪伴下自由閱讀的讀書課。悠揚清澈的古箏曲在教室裡緩緩流淌,孩子們不知不覺安靜下來,那份喜愛與投入自然流露,這不正是最高超的薰陶方式嗎?談及薰陶,作者表示:“薰陶之所以謂之薰陶,其可貴之處就在於這種不求甚解、不求明晰的圓融渾涵中,蘊含着甜蜜、寬鬆的吸引力。”作者憑藉對音樂和閱讀的熱愛,營造出一片純淨之地,讓學生在這些溫馨柔和的時刻裡,構建起美好舒適的秩序,實現心靈的昇華,尋得內心的快樂。

這套書沒有冗長的說教,也沒有刻板的陳述,宛如一位親切博學的前輩,在輕鬆簡短的敘述中,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切實融入一個個教學與帶班細節裡。我本就熱愛閱讀,在《薛瑞萍日誌》的感染下,逐漸從浮躁忙亂中沉靜下來,把這份熱愛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一步一步陪伴他們走進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世界,這一過程給我和班級帶來的積極影響讓我倍感欣慰。心理學中有觀點認爲,外在環境是心境的投射,境隨心轉,這在班主任幾乎全天跟班的一年級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對事物的認知深度決定了呈現的深度。只有長期紮根一線教學,傾盡全力將愛與智慧投入教育事業,才能創作出如此真實且富有感染力、經久不衰的作品。閱讀是一場生動的生命交流,對自己瞭解得越透徹,對他人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如今班級秩序已然建立,一切步入正軌,但每當內心難以平靜時,我仍會習慣性地反覆翻閱這套日誌。我想,在漫長的閱讀過程中,除了享受其中難以言表的愉悅,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心靈狀態。書籍是我們的源頭活水,而我們的心靈狀態,或許也是學生修養提升的源頭所在吧!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