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於洋:一路書香,一路成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徵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徵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中心小學教師 於洋

回憶起我的成長之路,那一定是和讀書是分不開的。

我把我的讀書成長之路分爲兩個階段:兒時、求學期間的書憶,書情,書香,工作期間讀書,悟書,思書。

書憶,書情,書香

在我兒時的記憶深處,總有一幅畫面揮之不去。昏黃的燈光下,一個小女孩在牀頭誦讀《唐詩三百首》。這就是我小時候讀書背詩的畫面。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就成了我的啓蒙書籍,書也在我小小的心靈、懵懂的腦海裡紮下了根,伴隨着我的整個童年。

書不僅帶給我知識與樂趣,在我苦悶、無助時,更是像家人一樣陪伴着我。

大學畢業後,我準備考教師編。在備考的五個月中,我總是會因爲壓力大、跟不上進度、背不過知識點而放聲大哭。偶然間,我讀到一本書,書裡的主人公引起了我的共鳴。在每一個汲汲無人的夜裡,每當我感到沮喪、低落、失望時,我總會想起故事主人公的堅持、堅強、堅韌。好像他們總能默默地、暗自地給予我力量。

這時,我便明白了人的成長,不光是身體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成長。引領我們精神成長最簡單、最有效的途徑,我想,一定是讀書。

讀書,悟書,思書

參加工作以後,我更多的是閱讀促進我們專業成長的書籍。除了必讀的《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師用書,我還主要讀兩類書:一是教育專著類,二是教學設計類。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無論讀哪一類,我都是採用摘抄+批註+反思的方法學習。

特別是當我讀到支玉恆老師的《簡簡單單教語文》這本書時,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書中提到:語文課,就是要用語文的手段去解決語文的問題,就是用聽、說、讀、寫的手段去完成字、詞、句、篇的學習。

這讓我想起了2020年11月,我參加的臨沂市小學語文優質課比賽。當時抽到的課題是四年級上冊《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由於上課時過多強調了思想教育,忽略了語文課程本質,學生體會到周恩來對於“中華不振”的憤怒更多的是在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學生做握拳頭的動作、老師的煽情講解中完成的。提問瑣碎不說,教學過程脫離了語言文字本身,缺少了語文的味道,這更多的像是道法課。後來,在支玉恆先生的書中受到啓發,我重新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朗讀貫穿整個環節。學生通過自由讀(讀)—抓關鍵詞說感受(說)—關注着關鍵詞讀出情感(讀)來完成這一環節的學習。那這是不是和支玉恆先生說的用聽、說、讀、寫的手段去完成字、詞、句、篇的學習相符合呢?

或許許多年輕老師也有這樣的問題:在課堂中過於追求形式和熱鬧,而忽略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麼呢?課程標準裡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應該統一在語言文字上,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脫離了、淡化了語言文字的教學,是架空的,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語言文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本質。

我們語文課的學習應該是以語言文字爲先,例如:在上課時,需要出示圖片或者視頻,應該是先出示文本,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進行想象,最後再出示圖片或視頻豐富孩子的想象,而不是文字和圖片同時出現,代替了學生想象畫面的過程。

從支玉恆老師的書中,讓我明白語文課的真諦:是領着孩子學語言,做學生的領路人,做學生的支架和支撐。

像這樣在書中受到啓發,重新設計課堂教學、整理思路的例子還有很多。讀書不僅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啓發與思考,對我的生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你不必是一朵花》是通過作者與外婆的對話和回憶,傳達了許多關於生活、選擇和自我成長的智慧。書中,外婆那句“你不必是一朵花,如果你是一顆種子,你只需要向下紮根,然後長成你喜歡的樣子”深深觸動了我。這不僅是一種對個體獨特性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自由成長的鼓勵。這本書中教會我如何在生活中減少內耗,如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自我,以及如何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堅定前行。理微塵和外婆的故事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其實,不僅僅是讀這兩本書,許許多多的書都給了我思考與感悟。

每當有困惑的時候,我們不妨去讀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56號教室的奇蹟》《玫瑰與教育》,也許會讓你明白教育要做有良心的教育,有溫度的教育……

邊批註,邊摘抄,邊反思,這樣的閱讀方法不僅拉近了我和大師之間的距離,也讓我的教學迷茫能在三思之後頓悟。朱熹曾說:讀書有三道,謂心到,眼到,口到。我們現在讀書,還要讀到,想到,用到。古人讀書之法誠不欺我,讀書應是舉一反三,讀悟相長。

所以,如果你問我,作爲教師,想要快速成長的秘訣是什麼,我會告訴你——讀書。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也將繼續讀書,讓書籍充實自己每一天,讓自己在教師的道路上走得更長,走得更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