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要求補繳「除籍證明」是協助陸配完成法律程序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國臺辦日前批評移民署要求陸配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是壓迫陸配。對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18日表示,相關措施是爲了協助陸配,完成法律所要求的程序,少數人碰到特殊狀況,海基會也在協助中。

羅文嘉在記者會上提到,中華民國法律規定的很清楚,不得同時擁有兩岸兩地的戶籍,必須放棄對岸戶籍,才能取得中華民國的戶籍,在民國93年修法前取得的,必須在6個月之內完成補正程序,「雖然已過20幾年,但法律條文仍在,所以政府的目的是要協助這些未能依照法律規定完成補正程序的人,纔有這樣的措施。」

羅文嘉指出,政府的目的是協助這些已經入籍,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但在法律要求的程序上沒有完成的人完成程序,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完成的比例也相當高,「當然還是有非常少數的人,最後選擇放棄中華民國國際,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這一部分我們予以尊重。」

羅文嘉說,當然,也有少數人目前還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碰到一些特殊狀況,海基會現在也在協助這些特殊案例完成補正程序。

羅文嘉也提到,有部分人因爲一直聯絡不上,移民署跟陸委會還在持續聯絡中,「任何人都應該遵守法律,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協助他們完成法律的程序。」

羅文嘉還說,他們能理解,很多當事人因爲不瞭解法律,20、30年來都沒有自覺,當然政府也有責任,作爲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一方面要尊重人民的感受、人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要兼顧法律的公平性,政府在過程中非常謹慎,一步一步去修正調整,輔導、解決了很多案例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