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公館圓環!北市估年底拍板路型規劃 「降低肇事率」卻恐增加雍塞
▲臺北市長蔣萬安3月25日拍板,將拆除基隆路、羅斯福路的「公館圓環」。(圖/記者袁茵攝)
記者袁茵/臺北報導
臺北市基隆路、羅斯福路口「公館圓環」,自2018年至2024年連續7年蟬聯北市肇事熱點第一,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5日)拍板,認爲改爲正交路口才能改善事故,因此將拆除「公館圓環」。臺北市交通局曾做過模擬,期盼降低目前的30%側撞率,但也因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公車專用道路,加上沒了圓環造成行車路線縮短,導致仍容納車輛數減少,未來預期會有雍塞現象。
臺北市交通局數據顯示,2022年公館圓環的汽機車側撞、擦撞事故率多達30%,肇因以變換車道不當14件、違反特定標誌禁制13件、左轉彎未依規定12件,加總各項約有68件。
謝銘鴻今(25日)表示,去年議會就有很多議員關切公館圓環,因此提出相關交通分析,與副市長李四川、工程單位討論後找出解方,而今天才由蔣萬安宣佈,要以「安全」、「人本交通」作爲規劃思考主軸,預估今年年底會有路型定案。
謝銘鴻提及,圓環拆除以後的路型規劃,市府一直有討論,目前初步規劃是將圓環調整成正交路口,跟一般路口一樣,也讓民衆能比較直覺反應;且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擴大人行道、增設自行車道空間。
臺北市交工處長張建華說明,初步規劃圓環地下道填滿後,會於東南角方向繪製槽化線,將車流導開,避免車流駛入十字路要道,可讓十字路口單純化,而羅斯福路四段的路型會設置2公尺中央分隔島、約3.2公尺公車專用道,以及各3公尺的3條直行車道、左轉車道,以及預留3.3公尺人行道。
張建華指出,先前有做過模擬,期盼肇事率能從現有30%持續下降。但因爲圓環拆除後,將沒有公車專用地下道,專用道路多了要等待紅路燈的時間,加上一般汽機車行車路線縮短,可容納車輛數降低,未來恐將更雍塞,謝銘鴻坦言,改成正交路的話,一定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率,但也預期會有雍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