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業迴應醬油”鎘”及零添加爭議 被指避重就輕

中國網財經3月21日訊(記者 陳瓊)調味品企業千禾味業日前陷入巨大爭議,旗下醬油產品檢出鎘及“千禾0”醬油不是零添加的話題再度引發關注。3月21日,針對相關爭議,千禾味業發表聲明稱,產品中鎘來自原料,原料使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千禾0”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業內人士指出,千禾味業該項聲明缺乏誠意,“信任的重建需要硬核證據,千禾應該公開原料檢測報告或引入第三方驗證。”

2025年3月,有媒體報道向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包括加加、海天、千禾等多個品牌。測試結果顯示,送檢醬油中,12款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mg/kg的鎘,但未超出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總砷限值≤0.5mg/kg,醬油原料豆類鎘限值≤0.2mg/kg),該檢測結果引發大量關注議論,也引發了“千禾0”只是一個商標並不意味着“零添加”的質疑。

3月21日凌晨,千禾味業發佈聲明稱,公司快速啓動自查程序對公司在售產品、在庫產品及在生產產品進行檢測,同時對生產流程、生產設備、生產環境等進行了嚴格檢查。經自查,公司“千禾0”系列產品符合公司生產工藝要求,在生產中不存在違反零添加生產要求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除生產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劑。公司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檢出“鎘”來源於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根據千禾味業聲明,媒體報道的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配料爲水、非轉基因黃豆、小麥及食用鹽,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針對產品中檢出微量“鎘”,公司解釋稱,鎘作爲天然存在於水、土壤及農產品中的元素,系由原料帶入。

關於“千禾0”與零添加關係,千禾味業表示,“千禾0”是公司的註冊商標,按商標法規定在覈準的商品上使用。“千禾0”是公司零添加產品的重要標識,“千禾0”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有嚴格的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該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爲。

這項聲明並沒有將千禾從危機中解救出來。福州公孫策公關合夥人詹軍豪指出,千禾味業發佈的聲明暴露了其公關策略的嚴重失誤。首先,聲明中的“僞道歉”避重就輕。開篇便將責任歸咎於公衆的“誤解”,對核心問題——鎘元素來源、零添加定義的模糊性——缺乏直面迴應,被輿論批評爲“錯不在我,在你多心”。其次,聲明過度依賴法理邏輯。反覆強調原料符合國標、商標合法,卻忽視了消費者對“零添加”的情感期待。公衆追求的不僅僅是“合規的醬油”,更是“值得信賴的健康承諾”。最後,聲明中表示“自查合格”和“邀請參觀工廠”,但自查缺乏公信力,工廠參觀也被質疑爲“公關表演”。“信任的重建需要硬核證據,如公開原料檢測報告或引入第三方驗證”,詹軍豪指出。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調味品產品很難做到絕對的“零添加”,國家現在對於零添加產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在嚴抓監管,但不是所有產品都完全具備“零添加”的條件,“消費者現在健康意識很高,但缺乏健康知識,很容易被所謂的零添加營銷收智商稅。另外,零添加產品也不是意味着最好、最科學、最營養和最安全的,還是要看整體配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相對於食品添加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習慣對健康的危害更大”,朱丹蓬表示,“千禾的迴應應該往品質提升以及加強供應鏈方向,而不是甩鍋給土壤等外界因素”。

千禾味業長期以零添加劑作爲賣點,在2022年海天味業添加劑雙標門事件後,千禾味業產品受市場熱捧,業績創歷史新高。不過隨着各大頭部企業均推出“零添加”產品,加之“零添加”概念被指模糊不明屢屢引起消費者質疑,千禾味業陷入業績下滑困境。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業收入22.88億元,同比下降1.9%;歸母淨利潤3.52億元,同比下降9.2%。分產品來看,千禾味業最主要的兩大產品醬油和食醋均下滑,前三季度醬油產品收入減少2.44%,食醋收入減少10.41%。

(責任編輯:朱赫)

版權聲明:1.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爲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