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業陷爭議背後:行業標準缺失 “零添加”賽道擁擠

本報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曾依靠“零添加”產品成爲行業黑馬的千禾味業(603027.SH),正因“零添加”被推上輿論的風口。

3月20日晚,千禾味業在其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則說明,表示“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未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化學劑,醬油產品檢出的微量“鎘”來源於原料。同時提到,“千禾0”商標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爲。

當前外界對千禾味業質疑最多的,就是其“千禾0”系列產品是否代表零添加。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聯繫到千禾味業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提到:“‘千禾0’是我們的零添加系列產品,凡是標有註冊商標‘千禾0’的,都屬於我們零添加產品。”

不過,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上述說明的效果並不理想,截至3月21日下午收盤,千禾味業股價仍在持續下跌,報收11.34元,跌幅3.9%,盤中跌幅一度超5%。

對於股價問題,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二級市場受很多因素影響,公司也在積極應對,希望投資者和消費者相信我們的產品。”

千禾味業深夜澄清

近日,調味品龍頭企業千禾味業因旗下“千禾0”醬油被檢出微量重金屬鎘,陷入輿論風波。事件背後,圍繞“零添加”概念的商標使用爭議、行業標準缺失等問題浮出水面,引發公衆對食品標籤規範化的深度思考。

據悉,《消費者報道》於2025年3月送檢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結果顯示,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0mg/kg的鎘。

多家媒體報道稱,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

由此,也引發了千禾味業產品的“零添加”質疑,有聲音認爲,“千禾0”只是一個商標,並不意味着是“零添加”產品,屬於“文字遊戲”。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的千禾旗艦店看到,部分產品瓶身有“千禾0”標識,但並未有“零添加”字樣,也有產品在“千禾0”標識旁,有標註“零添加”字樣。

3月20日晚,千禾味業在其官方微博發佈了關於媒體報道醬油產品檢出“鎘”以及“千禾0”和零添加相關情況與消費者的溝通說明。

在說明中,該公司方面提到,媒體報道所述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的配料爲水、非轉基因黃豆、小麥、食用鹽,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化學劑。“鎘”存在於水、土壤、各類農產品中,醬油產品檢出的微量“鎘”來源於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同時,千禾味業方面表示,“千禾0”是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商標,按《商標法》規定在覈準的商品上使用。“千禾0”是公司零添加產品的重要標識,“千禾0”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有嚴格的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該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爲。

該公司方面提到,該商標設立的初心是爲了對零添加產品做區別,便於廣大消費者選購,不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爲。

記者注意到,在某電商平臺上的千禾自營店,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500mL規格產品,售價爲24.8元,買兩件折後價18.6元。1L規格的該產品售價29.8元。

千禾“零添加”往事

根據公開信息,2007年,千禾味業首次提出“零添加”概念,並於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醬油。2015年公司將零添加產品作爲賣點之一,啓動線上運營業務。2018年,千禾味業圍繞“零添加”申請“千禾零加”“千禾零零”等商標,但“千禾零添加”商標因政策限制被駁回。2020年,公司成功註冊“千禾0”商標,用於區分零添加產品線。

2022年,海天味業因國內外產品配料差異陷入“添加劑風波”,消費者轉向追求“零添加”產品,千禾味業憑藉已有佈局迅速接住流量,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31.62%至32.07億元,淨利潤達5.3億元,創歷史新高。

2023年7月,千禾味業完成定增,募集資金淨額7.96億元,全部用於“年產60萬噸調味品智能製造項目”。項目達產後,千禾味業預計將新增年產50萬噸醬油及10萬噸料酒。千禾味業方面稱,公司專注聚焦零添加釀造醬油、食醋、料酒等高品質健康調味品。

當年,公司還推出了零添加特級生抽醬油、海鮮醬油、高蠔汁含量蠔油、零添加減鹽醬油等新產品。

但如今,千禾味業也因“零添加”陷入輿論危機。福州公孫策公關合夥人詹軍豪認爲,這場危機的根源在於符號承諾與產品實質之間的斷裂。千禾味業通過放大“0”的視覺設計(佔據瓶身40%的面積),在海天味業“雙標門”事件後迅速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市佔率從2023年的2.7%飆升至11.4%。然而,品牌未能明確區分產品線,導致部分非零添加產品也使用了“千禾0”標識,使得消費者將商標與“無添加”畫上了等號。最終在重金屬檢測結果曝光後,引發了信任的崩潰。

賽道擁擠 標準缺失

實際上,當前不少企業都推出了“零添加”產品,包括海天味業、加加食品、李錦記等國內調味品企業幾乎均已佈局。

同時,“零添加”產品也越來越多樣,除了醬油,還有料酒、米醋、耗油、番茄醬,都有“零添加”形態。

行業競爭加劇,也影響着千禾味業的業績。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實現營收22.88億元,同比下滑1.85%,實現淨利潤3.52億元,同比下滑9.19%。營收、淨利雙雙下滑。

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未對“零添加”制定統一定義,企業可自行解釋其範圍。例如,部分企業將“零添加”窄化爲“不添加防腐劑”,卻未說明是否排除增鮮劑、甜味劑等。

對於千禾味業旗下“零添加”產品的定義,其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說是千禾零添加醬油的話,它就是沒有添加任何的食品添加劑,比如我們熟知的味精、穀氨酸鈉、防腐劑、增鮮劑、甜蜜素、安賽蜜這些,都不添加。”

而中國新聞週刊曾報道稱,海天味業的零添加標籤則爲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味精、脫脂大豆;加加食品方面也曾表示,零添加是指0%添加白砂糖、0%添加轉基因脫脂大豆、0%添加防腐劑、0%添加食用香精。可以看出,目前各大醬油品牌對零添加概念的解釋及應用均不統一。

不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調味品產品很難做到絕對的“零添加”,另外,零添加產品也不一定最適合消費者,更多是一個營銷概念。而如何界定“零添加”概念還要進一步觀察。

(編輯:於海霞 審覈:孫吉正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