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食品“零添加”亂象,衛健委、市場監管總重磅出手, 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話術,率先打出“零添加”概念千禾味業緊急迴應

針對鬧的沸沸揚揚各類食品“零添加”亂象,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出手了。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籤標準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3項、食品產品標準4項、生產經營規範標準3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8項、檢驗方法標準29項,以及《生乳》《滅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項標準修改單。

其中明確提出,爲了避免這些聲稱對消費者的誤導,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

值得注意的是,“不添加”是對於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並不完全等同。例如,某果汁飲料標籤上標註“不添加蔗糖”,但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不等於產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誤導公衆;有些聲稱“不添加甜味劑”的含糖飲料,也可能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影響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對於不允許使用“零添加”等用語,千禾味業迴應稱表示:“我公司十分支持新規的落地,我們相信新規將進一步規範行業的管理。新規過渡期2年,我們會盡快按新規要求執行。”

近日,千禾味業旗下“零添加”醬油驚現致癌物。

3月19日,《消費者報道》一紙檢測報告掀起巨浪,送檢的13款“零添加”醬油中,12款檢出致癌物鎘,其中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鎘含量達0.0110mg/kg。更魔幻的是,涉事產品瓶身赫然印着醒目的“千禾0”商標,被質疑刻意混淆“零添加”概念。而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砷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有機和無機砷農藥常用於殺蟲、殺菌、除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背後千禾味業的商標佈局長達16年,2007年千禾味業率先打出“零添加”概念,搶佔市場心智,2018年連續申請“千禾零添加”“千禾零添佳”商標被拒,2020年註冊“千禾0”商標,瓶身設計刻意放大“0”字。這一次,千禾味業對“千禾0”申請了兩個商標,一個分類仍是30類方便食品,羣組爲3015、3016,商品/服務項目主要是3015醋、醬油,3016料酒、豆豉、調味品等;另一個是35類廣告銷售,羣組爲3510,商品/服務項目爲3510廣告宣傳等。爲了讓更多羣組有商標使用權,2023年千禾味業又追加了8個羣組再次申請“千禾0”商標,追加羣組涉及到3001咖啡、3014食鹽、3019烹飪用嫩肉劑等,目前該商標狀態爲駁回複審中。

對此,3月21日凌晨,千禾味業緊急作出迴應。

千禾味業在說明中表示,媒體送檢的醬油產品的配料爲水、非轉基因黃豆、小麥、食用鹽,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化學劑。而“鎘”存在於水、土壤、各類農產品中,醬油中檢測出的微量“鎘”來源於原料。

千禾味業認爲,產品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其中,原料大豆中“鎘”限量爲≤0.2mg/kg,小麥≤0.1mg/kg,食用鹽≤0.5mg/kg。

同時,GB 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醬油中“鎘”沒有限量要求。千禾味業參考已制定的其他類別食品“鎘”限量要求,如魚類調味品≤0.1mg/kg、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0.06mg/kg,而公司產品“鎘”檢出值爲0.01mg/kg,遠低於相近類別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

3月24日,千禾味業再次發聲稱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公司成品庫房、商場超市在售的相關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共計23批次,經檢測,結果符合企業標示的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T 18186)。本次抽檢報告顯示,抽檢的所有產品未檢出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安賽蜜等食品添加劑含量。此外,“千禾0”商標用於區分公司“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系列產品僅使用食品原料,絕不添加食品添加劑。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