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喊不能爆破堰塞湖 軍事粉專提3大經典案例:臺灣只能做最無奈決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下游馬太鞍溪橋,洪水衝進光復鄉市區,滾滾泥流摧毀住戶家園,許多住戶的家被大水淹沒,從高空府瞰,有如災難現場。記者杜建重/攝影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釀光復鄉重災,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認爲堰塞湖太大不能爆破或開挖溢洪道,「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臉書粉專也分享3個被寫入教科書,成功處理堰塞湖的經典案例,並認爲臺灣不適合做任何工程介入,做好監控、擬定疏散計劃,纔是最負責任也是最無奈的決定。

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解釋,處理堰塞湖涉及地質學、水利工程學與風險管理,且每座堰塞湖的成因、材質、規模與所處的環境都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萬靈丹,以下這3個例子只是在「評估有機會」的情況下,主動化解堰塞湖的巨大風險。

回過頭來看光復鄉的災情,粉專分析,工程人員面對的,其實是「想做也未必能做」的巨大困境,尤其此次堰塞湖在深山高處,大型開挖機具根本進不去,更何況,如果堰塞湖的規模大到像座小型水庫,那任何工程的難度和風險都會高得嚇人。

另外,臺灣的堰塞湖,大多是地震或颱風後,由鬆散的土石和碎巖臨時堆起來的,結構非常不穩定,只要稍微動一下,壩體就可能瞬間崩塌,反而立刻引發更恐怖的大洪水,政府必須評估,萬一工程失敗怎麼辦?盲目「賭一把」的後果,任何人都承擔不起。

延伸閱讀

撤離人數600變8000…成堰塞湖洪災箭靶 花蓮縣府員工談過程:很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