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沒死 李鴻源示警2000萬噸水最壞狀況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災情,被洪水沖毀的馬太鞍橋只剩下橋墩矗立在滾滾泥水中。(中時資料照/範揚光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光復鄉災情慘重。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示警表示,最壞的狀況就是管涌現象,也就是壩體開始漏了,然後水在漏的過程中,把土給帶出來了,從小洞變成中洞,從中洞變成大洞,在那個當下,可能2000多萬噸水就從山上下來了。

主持人徐俊相25日在《57爆新聞》節目中問到,這是潰壩,政府一直咬的是溢堤,爲什麼要在這3個文字裡打轉呢?李鴻源迴應表示,這沒有意義啦,溢堤、潰壩、潰堤,就會造成很嚴重的淹水。溢堤跟潰壩有很大的不一樣, 假如是溢流,它往下切了80米,就是整個水壩垮掉了80米,所以衝出來的水是6000多萬噸,這些堤防根本擋不住,所以水直接就衝破了,就進到我們的災區。

李鴻源覺得,今天再扯這種學術名詞,毫無意義。現在要趕快讓災民恢復應該要有的生活節奏,這是第一優先順序。第二個優先順序,則是還有將近2000萬噸的水在你們的頭頂上,到底該怎麼辦?這纔是要考慮的。我們過去堰塞湖土是乾的,我們知道它溢頂,就一定會潰壩,這是我們完全知道的。海上颱風警報來了以後,預估多少水,所以我們完全知道什麼時候這個洪峰會來,所以要去疏散。

李鴻源指出,現在是下切80米,剩下的土裡面含水量很高,最好的場景是來一場颱風把它沖走了,就沒事了。但最壞的狀況是,我們最擔心的是叫做Piping,也就是管涌現象,它的壩體開始漏了,然後水在漏的過程中,把土給帶出來了,從小洞變成中洞,從中洞變成大洞,就在那個當下,2000多萬噸水就從山上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