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堰塞湖「不能爆破」只能預警疏散 恐再溢流先別回家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14死,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此次事件展現了堰塞湖災害防控的複雜性與重要性,目前只能預警、疏散,同時呼籲居民先暫時別回家,堰塞湖可能還會溢流。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圖/記者陳家祥攝)

李鴻源透露,內政部長劉世芳(Liou Shi-fang)早在兩週前便邀請他組織專家團隊,進行精密模擬計算,包括潰壩後洪峰的到達時間、淹水範圍及影響路徑等。他指出,堰塞湖蓄水量高達9000萬噸,相當於2至3座牡丹水庫的水量。這些數據成爲疏散計劃的關鍵基礎,成功降低災害風險。他表示,如果未提前疏散,後果恐不堪設想。

對於有民衆建議以爆破方式處理堰塞湖,李鴻源明確否定此方法。他解釋,堰塞湖地形結構複雜,爆破需要大量炸藥,更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次生災害。他強調,專家已全面評估過,爆破並非可行方案,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模擬提前疏散民衆,並在溢流後進行泥沙疏濬。

雖然此次災害影響已有效控制,但李鴻源提醒,現在土壤含水量很高,堰塞湖非常可能再溢流,下游民衆別掉以輕心,千萬不可馬上回家。未來需透過長期治理與規劃來減少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他呼籲政府與民衆共同提升災害防控意識,並加強預警與疏散策略,以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衝擊。